您當前位置:首頁 >  産業分析
  > 産業分析

做書店未必是個好生意,但是個好事業

發佈時間:2021-07-20 14:31:46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楊俊康

看到釘在門口木條上“詩的溫床”“影的書墻”這八個字,還未走進這家專營詩歌、戲劇、電影書籍的碼字人書店,讀者便知道來對了地方。在木條一側的地上還豎放著一塊小黑板,上面寫著當周即將在書店舉辦的文化活動:劇本朗讀會和新書分享會。

近年來,無論是西西弗、言幾又等品牌連鎖書店,還是像碼字人這樣的主題書店,都在開發書店作為實體空間的意義。

網際網路浪潮的興起,電商平臺的衝擊、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都在倒逼實體書店走上融合轉型之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大實體書店紛紛發力線上直播,可在後疫情時代,線下依然是實體書店的重要戰場。

參與線上競爭、打通線上線下的同時,實體書店線上下還有哪些機會?

做鮮活的文化現場

“除了緊貼墻壁的藍色書架是固定的,其他書架都可以移動,這樣舉辦活動時就可以將書架推到兩邊,讓空間變大。作為一家主題書店,我們給自己的定位是,要以活動為中心,做城市裏鮮活的文化現場,所以從設計裝修時就考慮了未來的空間需求。”碼字人書店創始人李蘇皖説。

在李蘇皖的規劃裏,碼字人北京和平裏店樓上樓下200平方米的空間,既是書店,也是融合小劇場、放映廳和藝術沙龍的文化現場。

《請和我跳最後一支虛舞》是李蘇皖在碼字人書店導演的一齣沉浸式戲劇,觀眾可隨著演員在書店裏尋找隱藏的空間,甚至參與到話劇的情節裏,在有限的時間裏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在李蘇皖看來,碼字人能夠為人們提供的,是一種更為深入的體驗感。

“和平裏店開業500天時,活動就已舉辦了274場,參加者大都是年輕人。有一次,一場演出剛結束,大家都在往外走,這時我聽到一個年輕的女生對同伴説,參加這個活動,是她一週裏最幸福的時刻。那個瞬間,我感覺就是碼字人的‘高光時刻’了。”李蘇皖説。

除了碼字人書店,言幾又、Page One、模範書局、大隱書局等實體書店,也在致力於將書店打造為城市文化空間。

在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長、百道網董事長程三國看來,當下的實體書店,更像是城市的文化容器。“顏值高、有內容,實體書店本身自帶情懷和影響力,在拍照打卡、體驗活動的過程裏,年輕人帶來了流量,自身也更深入地參與到城市文化生活的建構裏。”程三國説。

探索主題化,聚合細分市場

劇集《繁花》近日發佈了首支預告片,片中出現了和平飯店、東正教堂等頗具上海風情的文化地標,在社交平臺上掀起新一輪有關海派文化的討論。幾年前,上海大隱書局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劉軍就開始規劃建設一家以海派文化為主題的書店。2020年4月,作為上海首家海派文化主題書店,大隱書局旗下的海派書房在上海徐匯區開業。

海派書房在圖書選品上側重滬版圖書、海派文學、海派建築等類別,在文化活動上,也致力於打造海派文化講堂、海派文創秀場等品牌活動。在劉軍看來,主題書店會是實體書店的一種發展方向:“在上海、北京、深圳這樣的城市開設實體書店,常常動輒就是幾萬平方米、大幾千平方米這樣的集中空間,對書店來説運營成本會相當高,但是如果就某一個主題領域進行深度開發、聚合細分市場,實體書店還是有機會的。”

除了海派書房,大隱書局近年來還推出了聚焦藝術主題的九棵樹藝術書店。“‘九棵樹’是大隱實體書店裏坪效最高的,它把喜愛藝術或者正在從事藝術工作的年輕人都聚到了一起。”劉軍説。

李蘇皖的碼字人書店如今已開到第三家,根據各家店的選址,李蘇皖在選書、展陳、活動的安排上也各有主題的側重。

“和平菓局店地處老北京街區氛圍裏,書店更突出對北京風物、北京文化的展現;朗園快閃店因為選址臨近不少影視公司,更側重發揮戲劇、電影特色。”李蘇皖説。

程三國認為,開設主題書店需要長期投入,大多要依託書店主理人多年的資源積累,“像現在流行‘劇本殺’,有些書店就想在業務里加上這一塊,如果沒有掌握新業務的能力和資源就盲目跟風,資金投入只會打了水漂”。

B2C和B2B的雙迴圈模式

“我一直覺得,做書店不是個好生意,但是個好事業。”談起創業經歷,劉軍頗為感慨,“大隱書局創辦5年來,算上新店擴張、品牌塑造的支出,前4年都在投入,直到進入第五年,市場回饋才比較明顯”。

李蘇皖也曾算過一筆經濟賬:“在經營的第三個年頭,碼字人書店基本實現收支平衡,目前圖書銷售收入佔比50%,圖書佔比還是高了一點,降低了書店的利潤。”

“大部分實體書店,都存在書籍賣得越多、利潤越低的現象,這主要與各店能夠拿到的進書折扣相關,進書折扣往往又依據進書體量的多少來決定,那麼相對於電商平臺和大型品牌連鎖書店,中小型實體書店的價格空間就比較狹窄了。”程三國説。

根據百道新出版研究院在2020年年底對實體書店發起的問卷調查,參與調查的296家實體書店中,有24家書店圖書銷售收入佔比100%,近三分之一的書店圖書銷售收入佔比50%-79%,24.13%的書店圖書銷售收入佔比30%-49%。從書店的整體收入結構類型來看,圖書銷售依然是書店的主要收入來源。

李蘇皖透露,碼字人書店另一半收入裏,餐飲佔比15%,文創佔比25%,活動門票和場租佔比10%,“為了達到引流效果,一半活動都是免費的,下一步我們要增強直接産生利潤的內容”。

在程三國看來,從産業整體層面看,實體書店面臨的最大難題,還是B2C商業模式無法形成閉環。

“實體書店提供的閱讀服務是一個整體的公共文化空間,給到店的年輕人營造了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場’,豐富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但這些在場景設計、文化服務上的投入,卻很難獲得實際的收益。因此實體書店應去開拓B2B模式,把書店資源和理念推出去,彌補B2C收入缺口。”程三國説。

大隱書局近年來在上海承接了6家圖書館的運營工作,其中傅雷圖書館採取館店聯動模式,“大隱”的深夜書房就建在圖書館一層。

“增加深夜書房之後,如果讀者在書房發現一本新書,這本書還沒有被納入傅雷圖書館的館藏,那麼讀者就可以直接借走這本書,還書的時候,書就自動歸入館藏了,而且深夜書房營業到晚上24時,可以滿足上班族的閱讀需求。”劉軍説。

大隱書局目前給書店的定位是實體書店零售商、公共空間運營商、文化內容供應商、文化空間設計商。劉軍表示,“後三部分都是B2B業務,收入佔比已達到70%”。

李蘇皖近來也在探索書店品牌輸出的方式:“書店長期處於産業鏈的下游,我們希望推出一些新的劇目,打造出IP來,也正在開拓協助其他異業空間向複合文化空間過渡的策略定位或託管運營服務。”

程三國認為,未來實體書店很可能會是B2C和B2B的雙迴圈模式:“當書店補齊短板後,最終受益的還是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