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重慶教育 > 特別推薦 >

重慶市第一實驗中學校教師團隊近期在各類學術論壇和比賽中綻放光彩

來源: 中國網教育 | 作者: 馬千惠 | 時間: 2024-07-18 | 責編:

近期,北京與重慶相繼舉辦了以美育教育為主題的重要論壇與研討會,重慶市第一實驗中學校校長林松受邀作為嘉賓,分享了學校在“新智慧美育”領域的探索與實踐成果,贏得了與會專家及同仁的高度讚譽。

“基礎美術教育高品質發展與創新——第四屆裏仁為美·共育未來美術教育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京師學堂盛大召開,匯聚了來自全國的美術教育專家與學者。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汪明;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王曉琳;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肖向榮出席了研討會。中央美術學院美育研究院院長、中國文聯特約研究員宋修見、華為雲網際網路傳媒解決方案架構師陳曉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品質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溫紅博、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九年義務教育美術新課標制定核心成員甄巍、重慶高新區教育事務中心教育教學研究室主任與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劉小紅等專家分別做了精彩的分享。

林松校長以《“新智慧美育”背景下重慶一實美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踐研究》為題,全面闡述了學校在美育領域的創新舉措。“三化畫像”與“五全搭橋”策略的提出,不僅是“新智慧美育”生態的重塑與矩陣構建的具體表現,更展現了重慶一實在美育工作上的前瞻性與系統性。

林校長的分享得到了與會人員的一致認可,點評專家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聯盟執行主席梁玖教授高度評價了重慶一實的美育實踐探索,他總結為三個“有”:有自己的學術話語表達、有完整的美育體系、有導引性。

 本次論壇通過豐富多樣的交流和互動,共同開啟了一場基礎教育美育的學術之旅,重慶一實在本次論壇中收穫頗豐,不僅展示了重慶一實的新智慧美育建設成果,更明確了學校未來美育教育的發展方向。

7月10日,“涵養心靈,向美而行”美育主題研討會在重慶高新區大一中舉行。本次研討會由《教育家》雜誌社發起,重慶高新區公共服務局、西南大學美育研究院、四川美術學院聯合主辦,圍繞美育意識提升、美育課程建設、藝術教育教學改革、教師美育素養提升、智慧賦能美育發展等話題,在思想與實踐的交鋒中,多維度探討美育生態建設。在本次主題研討會上,重慶高新區公共服務工委書記、公共服務局局長周文楊,《教育家》雜誌社副社長李功毅,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美育教育研究所美育與國防教育研究室主任許洪帥,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美育研究院院長趙伶俐,四川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院長王天祥,重慶高新區教育事務中心教育教學研究室主任、重慶市大學城第一中學校黨委書記劉小紅在研討會上做了精彩分享。重慶一實林松校長應邀出席了圓桌論壇,並做了精彩分享。

西南大學美育研究院中小學美育研究中心主任鄧翠菊主持“提升教師美育素養,傳遞愛與美好”的主題圓桌論壇。論壇上,學校林松校長、重慶市豐都縣融智學校黨總支書記兼校長黃樹權、重慶市北新巴蜀中學校黨委副書記兼校長張學忠、貴州省遵義市濱湖中學黨支部書記兼校長楊林璋圍繞新時代教師應具備哪些審美素養與能力,怎樣引導教師挖掘教學工作中的美並喚醒其審美知覺,學校機制建設如何保障教師美育素養的提升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回應了新時代教師對美育的迫切需求,為提升教師的美育水準提供了理論支援和實踐指導。

林松校長從我國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的《我們對於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中的故事談起,結合重慶一實的實際,對新時代教師應具備的審美素養做了精彩的分享。林校長認為審美素養可以分為兩個維度來理解,一是教師平時的審美修養,二是教師的審美能力。教師平時的審美修養應包括:紮實的美學知識;豐富的審美情感、教師職業導向下的審美鑒賞方法;正確的審美價值觀。教師的審美能力應包括:發現美的能力;感受美的能力;創造美的能力、評價美的能力。

林校長在分享的過程中強調教師審美修養與審美能力的雙重提升對於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並結合重慶一實美育實踐的典型案例作了分析。林校長的分享條理清晰,有據有理,既有理論深度,又緊貼實踐,為提升教師美育素養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與借鑒。得到與會專家和老師的高度評價。

重慶一實正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著力量。未來,重慶一實將繼續深耕美育領域,不斷創新,引領基礎教育美育的新風尚。

在重慶市教育學會德育專委會舉辦的第一屆校家社協同育人案例交流活動中,學校孫曉宇主任以其匠心獨運的案例《凝心聚智鑄共識,創建品牌譜新章》,脫穎而出,榮獲中學組(文稿類)一等獎。

此次交流活動,恰如一場智慧與創新的盛宴,旨在積極響應教育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號召全市教育戰線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共同繪製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宏偉藍圖。孫曉宇主任的案例,正是在這股時代浪潮中,以其實踐的深度和創新的廣度,贏得了評委的高度認可與讚譽。

《凝心聚智鑄共識,創建品牌譜新章》這一案例,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校家社協同育人的前行之路。它直面現實,精準把脈當前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共識模糊、機制鬆散、活力不足等三大難題,以“五個家”工程和“三個100”品牌項目為抓手,構建起家校社緊密聯繫的橋梁,凝聚起共同育人的強大合力。在這一過程中,孫曉宇主任及其團隊展現了非凡的創新思維與資源整合能力,他們巧妙地將智慧融入實踐,激發了家校合作的無限潛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開闢了廣闊天地。

案例中,學校不僅注重學生在社交、學習、身體、情感等多方面的均衡發展,更將目光投向了家庭教育的廣闊天地,致力於提升家長的教育能力,構建終身學習型家庭。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有效提升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品質,更為學生的全面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教育的種子在家庭的土壤中生根發芽,綻放出更加絢爛的花朵。

近日,在重慶市教育學會班主任專委會開展的全市教育故事交流活動中,學校葉凱主任榮獲一等獎。此次活動旨在通過講述那些觸動心靈、啟迪智慧的教育故事,塑造一支心懷家國、德藝雙馨、智慧啟迪、勤勉躬耕、仁愛滿懷、文化弘道的班主任隊伍,共同繪製新時代教育事業的宏偉藍圖。

葉凱主任的《遇見更好的自己》,宛若一幅細膩溫婉的水墨畫,緩緩鋪展在眾人眼前,既有教育智慧,亦有教育情懷。他以詩意的語言,勾勒出一幕幕師生間心靈相通的動人場景,展現了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靈魂的觸碰與覺醒。葉主任深信,教育是一場雙向奔赴,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未知的同時,也在不斷地自我發現與成長。他與學生攜手同行,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不僅幫助學生找到了成長的方向,更在自我反思中遇見了更加深刻的自己。

教育應當是一場靈魂的對話,是師生間共同追求真理、探索生命意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相互成就,共同蛻變,最終綻放出各自生命中最耀眼的光芒。葉凱主任用他的故事告訴大家,教育的真諦,在於那份不斷追求更好、勇於探索未知的勇氣與堅持,更在於那份對生命、對學生、對自己無盡的熱愛與尊重。

2024年重慶市中學音樂教學論文評選中,學校音樂教師楊縉與辛望老師以《跨學科融合視角下中學音樂教學的核心素養培養實踐探析》一文,榮獲一等獎,再次彰顯了學校音樂教育的卓越實力。

本次論文評選活動,由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精心策劃,匯聚了全市音樂教育的精英力量。在眾多才華橫溢的參賽者中,楊縉老師與辛望老師憑藉其深厚的學術底蘊、敏銳的教學洞察力以及不懈的創新精神,脫穎而出,彰顯了他們在音樂教育領域的匠心精神。兩位老師不僅學術造詣深厚,更擅長將理論成果轉化為生動的教學實踐。在他們的課堂上,音樂不再是孤立的學科,而是與語文的詩意、數學的邏輯、歷史的厚重等相互交織,共同編織出一幅幅動人的知識畫卷。學生們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不僅學會了欣賞音樂之美,更學會了如何運用音樂的語言去表達自我、理解世界。這種將理論巧妙融入課堂的教學藝術,贏得了師生們的一致好評。

《跨學科融合視角下中學音樂教學的核心素養培養實踐探析》一文,如同一座橋梁,巧妙地將音樂教學與語文的詩意、數學的邏輯、歷史的厚重等多學科元素相融合,構建了一個多元、開放、創新的音樂教育生態。楊縉老師與辛望老師通過深入的理論探討與生動的實踐案例,展示了跨學科融合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培養其核心素養,為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啟示。在他們的課堂上,音樂與多學科交相輝映,共同編織出一個個動人心弦的知識夢境,讓音樂之花在學生的心田絢麗綻放。

在重慶市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舉辦的2023年重慶市中學物理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學校何芳老師的作品《合理利用機械能》憑藉其創新的教學設計、精準的知識講解以及對新課程改革精神的深刻理解,榮獲初中組教學課件一等獎。

同時,在重慶物理學會中學物理教育教學專委會聯合物理青藍網舉辦重慶市第十三屆中學生物理科技小論文大賽中,何芳老師作為指導教師,憑藉其深厚的物理素養,成功助力夏若瑀同學的作品《科技發明——“回水寶”智慧洗浴廢水回收裝置》摘得初中組桂冠。該作品以其實用性、創新性和前瞻性,展現了當代中學生關注社會、勇於創新的精神風貌,同時也彰顯了何芳老師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方面的卓越成效。

何芳老師雙獲殊榮,不僅是對何芳老師教學水準的高度認可,也是對學校物理教學品質和教師專業成長成效的充分肯定,更是對學校堅持素質教育理念、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實踐的生動詮釋。她以實際行動踐行著教育者的初心與使命,用智慧和汗水澆灌著學生的成長之路,為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文圖/馬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