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聞重慶高新區以生為本、以學為本的新智慧教育“五學課堂”全面實施,吾欣喜不已。一則自己有過課堂改革的經驗,組織實施起來較為得心應手。二則教育要高品質發展,必須尋求課堂之變,這也是改革之需。“五學課堂”是一場智慧的革命,不僅是技術的,更是關於人的,其著眼點在教育生態的協同。它在新課程方案、新課標的指引下,聚焦核心素養,以“五學”為課堂新引擎,以“五看五度”為評價新路徑,著力構建智慧課堂的新範式。重慶科學城西苑小學地處西部(重慶)科學城最南端,巧借“五學課堂”的東風,著力變革課堂,以躬耕學科、深耕課堂的姿態,以“五個牽動”為策略,努力辦高品質的公租房小學。
發動機——以預習牽動“問題引學”
問題是思維的體操,無問題不學習,真問題撬動真學習。“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西苑人在探索“五學課堂”過程中,狠抓學生自主預習,提前兩天佈置預習作業,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歸納記載不懂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教師提前一天批改預習作業,弄清搞懂學生已知什麼、未知什麼、模糊什麼、混淆什麼,形成學情數據,比對教學目標,提出教學主問題,以及結構化的“問題串”,讓教學更加有的放矢。課堂上,因勢利導,以學定教,引導學生展示預習成果,自主交流探究問題,“教”在學生需要處,“點”在學生不懂處,在關鍵的地方對症下藥,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後,及時檢測分析,注重分析學生學懂了什麼、還不懂什麼,轉化成新的問題走出課堂,學生可繼續學習深究,教師則需個案追蹤,讓學生人人懂、人人過。
承載體——以生活牽動“情境導學”
知識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若就知識而教,則顯冷冰冰的,學生難接受,學習難深入。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只有將知識鑲嵌在真實生活的情境中,讓知識活學活用,這樣的課堂才生動、學生才靈動。所以教師之責任不在傳授,而在激發,通過創設有意義的情境,把周圍世界、現實生活與課堂聯繫起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願,把生活中的知識應用於生活,用生活中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既增強實用性,又增加趣味性。情境導學,情境是媒介,行動是引導,突出寓情于教,以情動人,以情育人,以情激學,以情展學,以情延學,發揮情感的動力、調節、強化、疏導等功能,引起、調動、維持、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強化學習動機,激活自主思維,優化學習過程。
發生場——以交互牽動“活動互學”
學習在課堂,課堂重在活動。當下強調“三中心”,“學生中心”指明學習的主體、“活動中心”指明學習的組織、“意義中心”指明學習的功效。教師不是教書匠,而是設計師,通過精緻地設計課程和學習體驗活動,在“舊知”上引發“新知”,並持續創造與提高。一言以蔽之,教師的作用在於帶領學生從現有水準走向目標水準。如何走?需要活動,活動需要設計。如何設計?需要以終為始,以學生現有知識經驗作為起點,從輸出端思考教學,從預期結果開始思考。設計時,需要考慮交互的效果。既不能零散,也不能瑣碎。既不能“滿堂問”,過於頻繁的問答活動會將學生的認知片段化;也不能“滿堂動”,過於密集的指令性任務會將學生的認知膚淺化。應該用較為寬泛的主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增強學生的自我力量感。活動時,重在有意義的交互,這需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學生與情境之間的傾聽與回應。聽出此言出於哪、此行又出於哪,然後接住,從學生的話端引出來,順勢而導,往目標方向上引。
進階尺——以增值牽動“評價優學”
課堂評價的作用在於激勵,其目的是引導和促進教師自我提高、自我矯正。評價是審視教學過程的一面鏡子,適合的評價方式,可以使不同特質和需求的教師,都能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我們借助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技術、VRAR和區塊鏈等新技術,突出“全息”“智慧”“增值”三個關鍵詞,構建多主體、全息化的課堂評價體系,記錄師生在課堂中的點滴與標誌性成果。運用智慧雲平臺,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各要素,建立成長激勵機制,增強評價的可追蹤性。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提高教學品質,我們應該旗幟鮮明地抓教學品質,把評價的重點引向抓實課堂教學品質。開展“前測——學習(訓練)——遷移——後測”的漸進提示評價模式,培植“增值”生長點,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關注學習結果的達成度,強化學生正向自我概念,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增效器——以賦能牽動“數字助學”
數字化的今天,教育應主動應變求變,基於系統化的知識點和邏輯關係建立數字化知識圖譜,通過學習分析、課堂觀察等技術,建立數字化學習社區、數字化班級,為每一堂課、每一位教師、每一名學生進行數字畫像,構建一個數字化立體化的課堂、老師和學生。顛覆傳統的評價主體、場景以及週期,充分用好重慶高新智慧教育平臺,收集、分析、反饋海量數據,採集、分類、儲存師生學習和成長的數據,生成、出具、儲存評價報告,形成描繪覆蓋課堂各要素的動態畫像。建立持續更新並跟隨終身的數字化檔案,為每一堂課、每一名師生制訂個性化的整改方案,充分發揮數字評價在導向、鑒定、診斷、調控、改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優化教學行為,促進師生個性化成長,引導課堂建設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以數字化開闢教育發展的新賽道。
(丁世洪 作者單位:重慶科學城西苑小學校)
作者簡介:丁世洪,重慶科學城西苑小學校書記、校長,重慶師範大學校外碩士研究生導師。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名師,全國小學名校長竇桂梅領航工作室成員。擔任過校報主編,報社實習記者,編輯過年鑒,修纂過縣誌。鍾情書法,酷愛詩詞。數十篇文章在《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中小學校長》《教育家》《德育報》《教師報》《自學考試報》《中國檔案報》《中國檔案》《中國鋼筆書法》《書法報.硬筆書法》《書法報.少兒書畫》《課堂內外.小學教研》等刊物上發表。結題結項多項省部級課題(項目),多次參加或指導省部級賽課榮獲一二等獎,多篇論文在國家、市區比賽中獲獎,多次受邀到重慶師範大學、綦江區、學校以及社區講課,多次受邀到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海南等地交流發言。著作有《創響未來:深耕課堂》《我在西豐聽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