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重慶教育 > 特別推薦 >

渝北區“5·18國際博物館日”暨文化遺産進校園活動在渝北實驗中學舉行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張濤 周柯余 | 時間: 2023-05-17 | 責編:

5月16日,小河鑼鼓、趙氏武術、川劇、華鎣高腔等非遺節目在渝北實驗中學非遺展演舞臺精彩上演。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以“講好文化遺産故事,展現實中歷史風采”為主題的2023年渝北區“5·18國際博物館日”暨文化遺産進校園活動在重慶市渝北實驗中學校舉行。渝北實驗中學校全體師生和渝北區部分中小學代表2000余人參加活動。此外,渝北實驗中學校史館也同期開館。渝北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毛志亮主持活動。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博物館是啟迪民智的窗口、傳播知識的殿堂、愛國教育的陣地、文化交流的橋梁。”渝北實驗中學黨委書記、校長陳後林在致辭中表示,歷史文化遺産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傳承文化遺産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學校願當繼承者,學生就是傳承人!非遺文化傳承已成為渝北實驗中學特色發展和學生個性成長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國家級非遺文化傳承項目“掐絲琺瑯彩沙畫”在渝北實驗中學落地生根近十年,其學生作品已成為學校對外交流的媒介,遠赴英美泰等國。學校認真踐行“尊重生命價值·涵養生命能量”的生命教育理念,構建起科學的教育品質保障體系,打造“既有先進教育思想,又有卓越辦學成就的優質初中典範”,培養“既有優質生命素養,又有綠色應試能力的雙優學生”。

渝北區文化旅遊委黨委書記、主任吳雲斌在致辭中表示,渝北區統籌推進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全區中小學校積極行動,開展了“戲曲進校園”“流動博物館”“非遺課堂”等多種形式文化遺産傳承教育活動,在廣大青少年心中播下傳統文化的種子。深入挖掘特色遺産資源,用心闡釋渝北文化,文化遺産進校園活動多角度生動展示地域特色文化;構建多方聯動合作機制,用情講好渝北故事,全區已建成1個公共博物館主館,4個分館,多個鎮村鄉情陳列館,形成“1+4+N”博物館展館體系;精心打造遺産教育品牌,用行傳承中華文脈,全區館校共建,共建學校達到11所。系列措施的實施,推進了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傳承發展。

隨後,渝北實驗中學與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舉行共建簽約儀式,雙方共建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渝北實驗中學分館。以推動文物活化利用,推進文明交流互鑒,促成社會教育資源與學校教育拓展順利實現雙向奔赴。

渝北區政協副主席艾道淳在講話中指出,渝北區以“文化強區”建設為目標,不斷加大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力度,不斷增強優質文化和旅遊産品供給,文化引領力、凝聚力、影響力不斷提升。此次文化遺産進校園活動,既是培養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感知力、傳播力的創新實踐,也是堅定文化自信,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生動之舉。他希望渝北實驗中學要充分發揮博物館分館、校史館作用,厚植立德樹人沃土,不斷探索創新素質教育新模式、新樣板,努力培育一批“知家鄉、愛故土、傳文化”的青年學生。

隨後,與會領導現場共同啟動“2023年渝北區文化遺産進校園”活動渝北區非遺展演、流動博物館進校園和“感知非遺·傳承文化”互動體驗等活動也同步開展。

活動現場,渝北剪紙、譚氏面塑、棕編手工藝、“蒔花在野”傳統插花、傳統紡織技藝和傳統拓印技藝等非遺項目傳承人現場為學生展示並教授傳統技藝。在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流動博物館展區,《巴蜀七十二行雕塑展》、《多彩非遺、絢麗渝北——渝北區代表性非遺項目展》、《匠心——巴渝古床藝術圖片展》《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碧津美術館館藏精品美術作品聯展》等4個巡展引廣大師生駐足欣賞。

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博物館和文化遺産更加深入地走進學校,讓青少年更近距離貼近文化遺産,感知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圖文/張濤 周柯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