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重慶教育 > 特別推薦 >

重慶市松樹橋中學市級科創名師陳然:初心不變,情懷引領責任在肩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晏順才 | 時間: 2023-04-07 | 責編:

陳然,中共黨員,一位從教30年極其普通的技術課程教師和兼職科技輔導員,重慶市松樹橋中學科技創新教育研究組長。中學正高級教師, 重慶市骨幹教師,陳然名師工作室和團中央授予的“小平科技創新實驗室”主持人,西南大學電腦與資訊科學學院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教師,未來基因(北京)人工智慧研究院(清華與中科大背景)特聘研究員。重慶市科學傳播專家團專家,重慶市院士專家科普講師團成員,重慶市人社局職業技能競賽裁判、重慶市“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評審和職改辦評審專家庫等專家,全國青少年創意編程大賽和重慶市模型大賽等評委。重慶市最美創新教師,重慶市多年的優秀科技輔導員,全國高級科技輔導員,全國十佳科技輔導名師,教育部特色教育優秀教師。全國科技創新名師工作室首席名師,全國創新教育志願者服務團首批專家、全國科技創新導師團導師(學習強國特別報道教師)等。發表論文12篇、主持主研國家級課題6項,主研重慶市創新專項重點課題1項,主編校本教材和設計的優質課及課件獲得全國一等獎等。中國人工智慧學會高級會員和重慶市教育學會科技創新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等,《小學科學》雜誌特約編審等等。

教育是什麼?歷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一名在講臺度過三十載春秋的普通教師,深感教育是一種情懷、一種期望、一種改變與責任。

(一)教育是一種情懷

“情懷”二字代表著一個人長期對關注對象的真實態度,與“情愫”近義,是在特定情境下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心境。曾幾何,情隨境遷。記得大學畢業去了一所鄉鎮中學,看到有半人高草的泥操場與殘延碎玻璃窗戶的教室,以及環山的背景,我有一種悲涼。貧困山區,冬天,四十五個人的班,有三分之二的孩子還光著腳,其中還有不少女孩子。貧困,主要是人思想的貧困:人們習慣於朝出晚歸,週年復始,祖祖輩輩。在悲涼中,我發現問題所在。於是,結合自己親歷與教材內容,和這些每天幾乎都沾有泥土的孩子打成一片,引導他們明白人生的意義與未來生存發展方向,讓他們走出貧困的怪圈。在家長會上,急呼“再窮不能窮孩子”。於是,在家長支援下,我的悲涼成了熱愛,三年走來,沒有一個孩子輟學落單,在互助互學情況下,全部畢業且有優秀者考入理想學校。後來,一次回校辦手續,聽聞當年的學生,都走出了貧困的怪圈,過上了與父輩不一樣的幸福。我的熱愛成一種“情懷”。

(二)教育是一種期望

“期望”相對的是“失望”與“絕望”,都是人們對未來的一種想法。教育,能讓人獲得基於自己的期望。面對學生三十春秋,有一個瀕臨絕望邊緣的孩子,竟然也獲得了她人生的期望。記得一次偶遇,班主任正在和她學生與家長在商討什麼,但學生異常激動。這名學生經常來參加我的科技活動,表現很聰明,所以印象很深。問明情況是初二年級期末功課檢測效果不好,“失望”于高中,家長與學生都“絕望”了。和班主任了解了情況,發現其問題所在於信心失落。於是,聯闔家長、學生和老師們一起,有的放矢地採取措施,過程中建立其自信,輔以其方法,明以其未來生存與發展方向,最後,她由“絕望”過渡到“期望”,成功進入了其理想學校。針對學生需求的、有的放矢的教育,能讓一個人從“絕望”、 “失望”中走出來,找到屬於自己的“期望”。“期望”是什麼?“期望”是一個人對今天與明天的企盼,有一定的想法。能真正讓人由“失望”、“絕望”到“期望”的是教育。

(三)教育是一種改變  

一種對人頭腦中意識的改變,進而對一個人一生的改變。教育最大功能是把一個具有自然本能的人改變成一個具有理想意識、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人。古人云,教育是傳道授業解惑,是對人傳播道理、解答疑問的。教育能讓人明白道理、理解相關知識、獲得生存與發展技能的活動。我國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説過,一個中考孩子僅考試7.5分,去中職學焊工技術,月薪上萬。教育是這個孩子一生的改變。新的課程標準基於立德樹人,是要求我們的教育應遵從思想品德,結合課程與認知規律,給受教育者以知識、技能、方法與思想,最終培養成一個能適應我們社會發展、國家與民族需要的人。教育不單是對受教育者的改變,還會先對施教者(教師)的改變,“教師一桶水,學生一杯水”。教師若不先給自己“裝”入更多的水,改變自己頭腦意識,何以給學生一點水?教育是一種“潤物細無聲”、如水進入細沙的滲入式改變,是一種正向的積極的陽光式的改變。

(四)教育是一種責任

執著一生的投入,讓人深感教育是一種責任。責任是什麼?三國中諸葛孔明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己”。責任就是一個人不得不做的事或一個人必須承當的任務。面對一個個活蹦亂跳的孩子,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對每一個人的教育負責任。具體所指任教的學科,要對本學科所涉及的課程標準、課程內容與課程所蘊含的思想等認真研究、結合學生實際、理解分析每一個知識點、以及知識點所包含的技能與思想意圖,上好每節課,處理好每節課所涉及的內容。面對學生的言行表現要科學地積極引導,形成積極的向上的班風學風。在新時代的今天,要以立德樹人的方式去思考和踐行教育活動。用黨的教育理論、國家的生存發展、民族的偉大復興理念去引導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學生中的每一個人,為他們形成能支撐未來生存與發展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具有家國情懷的思想,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圖文/晏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