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小學美術歐興德名師鄉村工作室研修教師們齊聚一堂,聆聽了來自重慶師範大學書法藝術研究院教研部主任趙亞男老師為大家帶來的《美術欣賞教學中的美術史》講座,讓工作室教師們享受到一次中外美術史欣賞教學大餐。
趙亞男老師以“人可以生來就是藝術家,但是成為鑒賞家卻需要教育”這句話引入講座,讓大家明白一件好的美術作品需要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鑒賞,才能發現其中的魅力和價值。在這樣的理念引導下,美術欣賞教育就顯得重要起來。美術欣賞(鑒賞)課程非常重要的一個具體任務,就是想辦法來改變受教育者的視知覺感受方式,引導他們學會藝術地“看”。以鑒賞課《維納斯》為例,運用對比欣賞,引出美術作品時代性與歷史性兩個時段欣賞的差異。美術作品的美一方面是傳承,另一方面也有時代變化。
依據《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在“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明確提出“審美對象”問題,分別是自然美、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三個對象。美術教學需要引領學生對其三者進行觀察、描述和分析,以“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美術欣賞能力”。結合豐子愷描述自然中的梅花,溪山旅行圖的欣賞,大黃鴨現象這三個實例,對三者進行對照分析。説明美術欣賞(鑒賞)不是簡單地看看藝術作品與圖片。對任何事物的欣賞,都伴隨著對這一事物的“評價”和對其價值的感覺和感受,因此,欣賞與批評不可分離。美術課堂上,學生的感覺也許是驟然閃現,但其背後卻是一個長期堅持的和經過教師有針對性指點的學習過程。
縱觀西方和東方兩個不同的美術體系發展,趙老師從美術史的角度,對經典的藝術作品前後繼承和時代特徵進行分析。美術史教學更多地體現著課的內容與學生的行為目標,體現了課程行為目標規定的學生行為方式,注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美術欣賞教學是教師通過作品分析和理論闡述,來獨立感悟和解讀美術作品的美學意味,美術欣賞不以事先規定的目標為中心,而以過程為中心,教學目標是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而展開的,體現了課程展開性目標考慮學生興趣變化、能力形成和個性發展等問題,學生獨特性、創新性素質培養的要求。
趙老師帶領工作室全體教師分小組從美術史和美術欣賞兩方面對《韓熙載夜宴圖》進行比較分析,引導大家關注作品的語言、美術家、美術史和美術文化,從構成要素、基本原理、結構特點等方面切入欣賞教學,讓大家親自經歷了美術欣賞課中美術史的分析理解融合。
此次研修活動,借助高校美術教育專家的理論引領,讓工作室全體教師經歷了理論到實例的過程,進一步明確了美術欣賞課教學目標達成策略與方法,立足欣賞教學的比較學習,提升教師們課堂執行力,夯實了教師們的專業成長基礎。 (楊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