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重慶教育 > 教育創客 >

重慶市銅梁區紮實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來源: 華龍網 | 作者: | 時間: 2021-03-30 | 責編: 盧玉勤

重慶市銅梁區貫徹落實教育優先發展,補短板、強弱項,持續推進區域內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城鄉均衡發展。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將公辦幼兒園建設作為重點民生工程來抓,不斷提升公辦園數量和品質。先後投入資金約1.2億元,新建城區幼兒園2所、農村幼兒園10所,改擴建鄉鎮中心幼兒園18所;每年安排資金5000萬元支援普惠幼兒園發展,努力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實現“幼有所育”。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從教育投入、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等方面,不斷提升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近兩年,先後投入7600萬元,對70所中小學校進行改擴建或維修改造,對12所學校的運動場進行塑膠改造,為68所學校添置教學設施設備。全區小學、初中六大功能室達標率分別為93.7%、93.3%,寬頻網路、校園局域網、監控網、“班班通”實現全覆蓋。流動人口隨遷子女、“三殘”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加快發展高中教育,通過新遷建、擴建等,不斷擴大高中教育資源,著力破解大班額;有序推進核心素養培養、特色專業培育、選課走班教學等育人模式改革,全區三所高中成功創建為課程創新基地。

拓展素質教育路徑,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牢牢把握學校思政課主渠道,建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的德育教育體系,編寫《銅梁養成教育讀本》地方教材,全覆蓋開展青少年“中華魂”和“新時代好少年”主題教育讀書活動。制定《加強和改進中小學生養成教育工作方案》《中小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覆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四個學段的養成教育體系。加強校園德育文化建設,廣泛開展文明校園、文明班級、文明宿舍等評選活動,常態化開展“禮讓斑馬線·文明我點讚”“少年河長巡河”等少年志願服務活動,建設42所區級養成教育示範學校。積極推進“五育並舉”,堅持學校“規範+特色”、學生“合格+特長”的多元發展理念,每年投入300萬元專項工作經費,改善特色教育所需的教學場地、設施設備等,對成功創建市級以上特色學校的每年給予10萬元工作經費補助;加強勞動、科技、體育、藝術、心理健康等教育,推進龍舞、剪紙、書法等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創建重慶市美育改革與發展實驗區,已建成各類國家級特色學校43所次、市級特色學校58所次、區級特色學校187所次。

實施人才引培工程,促進師資隊伍建設。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區內教育人才梯隊建設,深化與西南大學、四川師範大學等高校合作,實施高端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專家型校長與教師培養工程,累計培養市級骨幹校長5名、市級骨幹教師184名,創建區級名師工作室11個。加強師資培訓,建設集教研訓為一體的教師進修學校,遴選200名優秀教師組建教師培訓專家資源庫,通過“國培計劃”等累計培訓教師3萬餘人次。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出臺《引進和培養優秀教育人才實施辦法(試行)》,建設高端教育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完善獎勵、激勵機制,打造人才引進“綠色通道”。2019年以來,引進碩士研究生、副高級專家及以上人才102名。近年來,通過公費師範生定向培養、公開招錄、區外選聘等途徑,選聘優秀教師1100余名。強化人才交流,加強與重慶市、成都市優質學校協作,選派優秀幹部和教師開展校際互訪、交流挂職、跟崗研修等,不斷提升學校管理水準、辦學能力和教學品質。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教學品質提升。探索學區制管理改革,綜合辦學條件、師資配置、管理水準、教育品質等情況,採取“名校+弱校”集團化辦學、“中學+小學”學區聯盟以及城鄉結對幫扶“三種模式”,因地制宜設置學區,完善“區、學區、學校”三級管理和運作體系,構建城鄉學校深度合作、融合發展機制,實現硬體設施共用、教師資源共用、課程資源共用以及教育教學管理統一、考核評價統一。開展評價體系改革,出臺《義務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品質的實施意見》,著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修訂學校年度目標考核辦法,開展辦學品質社會滿意度調查評價及師德師風調查評價。完善督導機構設置和督學準入、調整機制,強化教育督導和結果運用,構建多元開放的學校評價體系。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實施“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劃,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累計獲評“部級優課”154堂、“市級優課”654堂,推動實現全區學校教育教學品質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