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重慶教育 > 職業教育 >

市教委印發重慶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規程

來源: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 作者: | 時間: 2020-09-30 | 責編: 楊鋒

近日,為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提高教學品質,增強中等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印發了關於重慶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規程的通知。以下是具體通知內容:

重慶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規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提高教學品質,增強中等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依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和《教育部關於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9〕13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中等職業學校實際,制定本規程。

第二條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學校黨組織決策和監督、有效發揮作用的制度機制,重大事項須經學校黨委(黨總支)會議研究決定。

第三條中等職業學校應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和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堅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産業發展需求為導向,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應落實教學管理規程和教學大綱規定,深化“三教”改革,提高教學管理規範化、科學化和資訊化水準,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第四條中等職業學校應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建立結構合理、精簡高效、權責明晰的教學管理體系。中等職業學校校長是教學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分管校長是教學管理的具體負責人。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對教學工作統籌協調、綜合管理,結合實際作出具體教學安排。

第五條中等職業學校應當依據辦學規模、專業(群)發展、校企合作和教學管理職能需要合理設立教務、科研、督導、實訓實習、就業、專業建設等教學管理部門。

第六條中等職業學校應當科學設置公共基礎課和專業課教研室(組),具體實施教學工作,定期規範開展集體備課、聽課評課、説課程、專業剖析、企業實踐等教研活動。

第二章 基礎能力建設管理

第七條教學基礎能力建設是開展教學管理、保證教學品質的基礎內容,主要包括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及教學資源建設、實踐教學場所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

第八條中等職業學校應當成立由行業企業專家、教科研人員、一線教師和學生(畢業生)代表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共同做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工作。

中等職業學校應當嚴格執行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或人力社保部門《全國技工院校專業目錄》《重慶市技工院校專業設置管理辦法》,結合學校自身優勢、科學規範地設置專業。新設專業應有相關行業企業參與。建立健全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堅持穩定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每年定期優化調整專業設置,逐步形成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品質優化、緊密對接産業需求的專業(群)體系。

第九條中等職業學校應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科學設置課程,嚴格按照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求開齊開足公共基礎課程,將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數學、外語、資訊技術、體育與健康、藝術等列為公共基礎必修課程,並將物理、化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職業素養等課程列為相關專業必修課程或限定選修課程。專業(技能)課程設置應與培養目標相適應,課程內容要緊密聯繫生産勞動實際和社會實踐,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的培養。一般按照相應職業崗位(群)的能力要求,確定6-8門專業核心課程和若干門專業課程,積極開發模組化課程。

中等職業學校應當積極參與實施1+X證書制度試點或參加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有關內容及要求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第十條中等職業學校應嚴格執行國家和市級關於教材管理的政策規定,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健全教材選用制度,選好用好教材。公共基礎必修課程教材須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發佈的國家規劃教材目錄中選用,專業核心課程原則上從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發佈的規劃教材目錄中選用。要積極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並配套開發資訊化資源,通過校企合作開發適用性強的校本教材。

第十一條中等職業學校應當按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建設實踐教學基地,通過引企駐校、引校入企、校企一體等方式共建共用生産性實訓基地或“雙基地”。實踐教學基地分為校內實踐教學場所和校外實訓基地,校內實踐教學場所包括專業實訓基地、實驗室、實訓室、實訓實習車間等場所;校外實訓基地是指在校外與企業合作建設的實踐教學基地。教學場地及設備的配置應符合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發佈的職業院校專業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職業學校專業儀器設備裝備規範),工位數量應能滿足實際教學需要。

第十二條中等職業學校應當建設政治過硬、技藝精湛、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加強公共基礎課程教師尤其是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培養培訓,提高“雙師型”教師數量和品質,增強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創建高水準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落實教師五年一週期的全員輪訓制度,推動校企人員流動互派。專業課教師(含實習指導教師)要根據專業特點每5年必須累計不少於6個月到企業或生産服務一線實踐,公共基礎課教師定期到企業進行考察、調研和學習。建立和完善包括專兼職教師聘用、培養、培訓、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獎勵與表彰等在內的教師隊伍建設管理制度。

第三章 教學過程管理

第十三條教學過程管理應以學生為本,充分調動師生雙方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堅持傳授基礎知識與培養專業能力並重,強化學生職業素養養成和專業技術積累,強化學生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培養。

第十四條中等職業學校應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技術技能培養、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統籌推進活動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持續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推動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穿教學全過程,構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大格局。結合中職學生特點,創新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模式。結合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和專業能力素質要求,梳理每一門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發揮專業課程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動專業課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緊密結合、同向同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融合統一。

第十五條校內課堂教學管理包括課前、課中、課後等教學環節。

課前。教師應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分析理解教材,結合學生現狀、教學資源、實訓環境等情況編寫教案或實訓指導書,認真備課。準備好實驗實訓的相關器材、設備。

課中。教師應按課程表準時上課,嚴格執行課堂教學規範,認真組織教學,做好學生考勤登記,填寫班級授課日誌。要注重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普及推廣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廣泛運用啟髮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等。

課後。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佈置課堂檢測和課外作業,開展課後輔導。課後輔導包括課外輔導、第二課堂輔導和技能大賽輔導等。

第十六條實習教學管理是增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基本環節,是教育教學的核心部分。實習教學主要包括認知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形式。中等職業學校應嚴格執行《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科學組織、依法實施實習教學,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職業能力形成規律,保護學生合法權益,確保學生實習安全。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校企協同育人,將職業精神養成教育貫穿學生實習全過程。

第四章 教學品質管理

第十七條教學品質管理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實施教學品質的控制管理。教學品質管理主要包括教學督導與檢查、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品質年度報告、教學研究、學生學業成績管理、畢業生跟蹤調查等。

第十八條教學督導與檢查是學校教學品質監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等職業學校應建立專人督導與聯合督導機制,將教學督導與檢查貫穿于教學全過程,通過常規、定期和專項等形式督導檢查各階段、各環節的教學品質。

第十九條教學研究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品質的重要抓手。中等職業學校應建立健全學校教科研管理辦法,制定教科研獎勵激勵措施,定期規範組織教師開展教科研活動,鼓勵教師圍繞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開展課題和項目研究。

第二十條中等職業學校應當圍繞提高人才培養品質,構建教學工作自主診斷、持續改進的常態化、週期性教學工作診改制度與運作機制。應當建立校本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及時掌握和分析人才培養工作狀況,開展多層面、多維度、全方位的診斷與改進工作,並逐步建立完善內部品質保證制度體系和運作機制。

第二十一條中等職業學校應緊扣人才培養工作,每年定期編制品質年度報告,全面展示人才培養狀況、教育教學、學生思政、學校黨建等情況,總結提煉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做法、分析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改進的措施和辦法。品質年度報告應當及時面向社會公開發佈,接受社會監督。

第二十二條中等職業學校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結合學校辦學實際,進一步細化、明確學生畢業要求,嚴把畢業出口關,確保學生畢業時完成規定的學時學分和教學環節,結合專業實際組織畢業考試(考核),保證畢業要求達成度。應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試點,探索建立有關工作機制。

第二十三條畢業生跟蹤調查是學校了解人才培養成效、收集教學資訊、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育教學品質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中等職業學校進行畢業生跟蹤調查一般安排在畢業生離校後6個月至2年的期間內,原則上每年安排一次。調查可通過問卷、訪談、座談、觀察等方法向學生就業單位和學生本人收集資訊、聽取意見。

第五章 教學管理資訊化

第二十四條中等職業學校應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加快資訊化時代教育變革,建設智慧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慧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現規模化教育與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

第二十五條中等職業學校應適應“網際網路+職業教育”新要求,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現代資訊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大力推進資訊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推進優質數字教學資源共建共用,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生態。應當積極推動教師角色的轉變和教育理念、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提升教師資訊技術應用能力。

第六章 教學檔案管理

第二十六條教學檔案主要包括教學管理檔案、教學業務檔案、教師業務檔案、學生學籍檔案等內容。中等職業學校應建立教學檔案室,指定專人負責教學檔案的收集、整理、歸檔和保管工作,做到規範、齊全、實用。

第二十七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中等職業學校落實黨和國家關於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總體要求,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安排教學任務的規範性文件,是實施專業人才培養和開展品質評價的基本依據。中等職業學校制訂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按要求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並通過學校網站等主動向社會公開,接受全社會監督。

第二十八條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制訂學期授課計劃、編寫教案、課堂教學、實習實訓、命題考試、品質檢測的重要依據。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應當執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印發的《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方案》和教學大綱,專業課應當執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頒布的課程標準。目前尚無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的課程,學校可按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組織編制課程標準。

第二十九條校歷是學校確定學期起止時間、寒暑假時間的日曆表,是學校安排教學工作及其他工作的依據。中等職業學校應嚴格執行市教委編制的《中小學學年度校歷》,如特殊情況需要調整,應按程式報業務主管部門審批後方可實施。每學年教學活動學時安排不少於40周。三年制總學時數不低於3000學時,公共基礎課程學時一般佔總學時的1/3,選修課教學時數佔總學時的比例不少於10%,實踐性教學學時原則上佔總學時數50%以上,頂崗實習時間一般為6個月。中等職業學校可與實習單位合作探索工學交替、多學期、分段式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性教學改革,實行靈活學制。

第三十條教學進程表是對每學期學校各班級教學活動的總體安排,由教學管理部門統一制定。按學期周次順序排列,編排各班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考試和假期等具體進程,不得隨意變更。

第三十一條課程表是中等職業學校每週教學工作和其他各項活動的日程安排,包括全校總課程表、班級課程表、任課教師課程表。課程表應統一編制、嚴格執行。

第三十二條學期授課計劃由任課教師根據教學任務、課程標準、校歷、教學進程表、任課課程表等教學文件,結合任課班級實際編制,按程式報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審核後執行。

第三十三條班級授課日誌是學期授課計劃具體進程、教師執行學期授課計劃和學生學習及出勤情況的記錄,任課教師應如實記載各班級授課日期、周次、節次、課程名稱、教學內容、課堂紀律及出勤情況等。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四條本規程是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的基本規範,適用於全市中等職業學校。

第三十五條本規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2012年印發的《重慶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學管理規程(試行)》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