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荒山”變“金山” 活了鄉村富了村民

發佈時間:2021-09-08 14:26:47 來源:華龍網 責任編輯:何靜怡

近日,筆者來到重慶市豐都縣青龍鄉青天村境內的瓦屋山,所謂高處不勝寒,山上和山下猶如兩重天,山下高溫溽熱,山上卻空氣涼爽,滿目蒼翠,雲遮霧繞。清新的空氣中,千畝茶園在山坡上畫出一道道柔和的曲線,10多名茶農頭戴草帽,正在對茶樹進行管護。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昔日荒廢的瓦屋山被我們打造成了今天的茶山,一片片嫩綠的茶葉換來一張張紅彤彤的百元大鈔,茶山就是村民致富的金山銀山。”青天村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王子詩接受筆者採訪時説。


青天村瓦屋山老茶園舊貌換新顏。通訊員李達元攝
青天村瓦屋山老茶園舊貌換新顏。


改造老茶山舊貌換新顏

瓦屋山上海拔1000米左右,周邊生態環境非常好,是種植茶樹的理想之地。上世紀60年代初,當時的青龍鄉政府組織村民開墾山地,然後連片種植茶樹,將此山打造成了茶山。

“那時候不通公路,加上缺乏制茶技術,村裏的茶葉産業始終沒有很好發展,後來土地實行包産到戶,由於茶葉生産效益不好,村民們都不願意承包茶山。”青天村黨支部書記劉定甫説,再後來,青壯年選擇外出務工掙錢,偌大一片茶山無人管護,幾近荒蕪。

近幾年,通過歷任駐村工作隊及村幹部聯手,對山上的茶園進行升級改造,建成了1200畝鄉村旅遊生態茶園示範基地,其中示範園120畝。茶山重新煥發生機,荒山披上綠裝。“我家的土地被納入建設茶園後,我本人又被返聘到茶園打工,每天務工費有60元,雖然不高,但幹了就有報酬,還可照顧家裏。”四組村民黃龍英説。

黃龍英只是在瓦屋山上茶園打工村民中的一個縮影。據劉定甫介紹,目前,在茶山從事茶樹種植、管護的人員有60多人,他們的每人平均年收入達到8000元。“同時,我們還引進一家茶葉深加工企業,年産茶葉10.5噸,茶葉産品遠銷市內外,前景十分看好。”劉定甫説。


青天村龍井堡人居環境改造示範點。通訊員李達元攝
青天村龍井堡人居環境改造示範點。


擴展發展空間延長産業鏈

王子詩帶領工作隊與村幹部團結協作,堅持以傳統茶樹種植為主線,重點集中在發展特色茶産業、茶葉加工業、鄉村休閒旅遊業上。打造以茶葉文化為主題的茶産業園,發展與茶葉種植、採摘等相關的鄉村旅遊文化産業,開發農家樂、農村田園綜合體、旅遊飯店、文化體驗等多種旅遊文化産品,拓展發展空間,延長産業鏈,促進村民增收致富,實現産業振興。

每年春茶採摘季節,也是市民春遊踏青之時,為了讓市民進得來、出得去,方便快捷,青天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村現已建成“四好農村路”32.8公里、便民路12公里;各村社均已接入全鄉集中供水管網,水質、水量及方便程度均已達到國家標準;村內還建有50千伏變電站7座,電網運作穩定,供電充足;加強網路建設,實現4G網路信號全覆蓋。

“以茶産業為主導産業,村裏還新栽種青脆李513畝(套種油用牡丹),並對現有60畝紅心柚實行規範化、標準化管護,為全村産業振興奠定基礎。”王子詩説。

原始村落變身美好家園

出門聽鳥鳴,推窗聞花香,這本是陶淵明對世外桃源的描述。如今,在青天村龍井堡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現實寫意,村民就生活在世外桃源裏。

“龍井堡是我們村打造的一個人居環境改造示範點,”劉定甫説,“以前這個院子十分破舊,農戶散養的畜禽滿地拉屎拉尿,特別是下雨天,到處都是污臟臟的,幾乎邁不開腳。”

針對這一問題,青天村大力推進以“三清一改”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清潔行動,通過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塘溝、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産廢棄物,最終改變了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行動中,鄉親們實行共建共用共管共治的原則,大家義務勞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終於讓我們的居住環境就像城裏的小洋房一樣,有花園,有石階步道,還有小型廣場,大家都感覺生活水準得到極大提升。”龍井堡居民任思才説。

筆者走進龍井堡,仿佛劉姥姥走進了大觀園,看到這個原始村落變身美好家園,新型的家居環境設計,讓原本質樸的農村風貌與自然環境貼合,污臟臟的院壩地腳變身花卉植物,處處鳥語花香,置身於這樣世外桃源格外怡人自得,身心舒暢。

“腰包有錢了,就應該把居住環境整好一點,提升生活品質嘛。”村民劉永久在自家門前一邊喝茶,一邊開心地説。(李達元/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