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民生訂單”辦實事 吹響幸福集結號

發佈時間:2021-07-22 09:16:05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何靜怡

為民辦實事,群眾來好評。今年以來,江津區按照“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求,深入開展專場院壩會,通過徵求意見座談會,流動驛站、組織監督員、網格員入戶走訪,微信群等線上線下方式,擬定“民生訂單”,推進“民生微項目”,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造福群眾的實際舉措,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流動驛站”架起“連心橋”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江津區幾江街道在為群眾辦實事的工作中,突出問題導向,通過“流動驛站”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深入群眾最想要、最需要的地方去解決問題,回應“槽點”、紓解“痛點”、打通“堵點”、補齊“中斷點”,以“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全力以赴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實事,切實把學習教育的成效體現到工作實效上。

該街道變“等群眾到府”為“送服務到府”,組建16人專門小組,在轄區試點開展“行走幾江、服務群眾”活動,深入小區樓院、農家院落召開院壩會40余場為群眾解讀惠民政策,對前期收集到的“問題清單”進行集體“會診”,有疑答疑,有惑解惑,有事大家商量著辦,並最終形成解難題、促發展的“良方”60余個。

一石激起千層浪。隨後,該街道將機關黨員幹部責任落實到村、到社區、到網格,全體黨員幹部有序深入村組、樓棟、農戶院壩、田間地頭召開院壩會,通過發放文字資料、面對面交流等方式,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特別是惠民政策,宣傳教育、就業、社保、醫療、住房、環保、社會治安等民生資訊,並結合自身工作為群眾提供便捷諮詢服務,對接服務辦理民生事項494件,惠及群眾6萬餘名。

“民生訂單” 群眾來“點單”

如果説通過“流動驛站”讓群眾更好地了解惠民政策是江津區的亮點之一,那麼,收集“民生訂單”,則是該區又一特色。   

“院壩會上反映飲水難問題後,鎮裏幫我們新建了提水泵,安裝了自來水管,這個夏天,我們終於可以暢快用水了……”近日,同福村村民張大爺看著基本完工的飲水項目,一臉激動。

張大爺説的飲水項目,是珞璜鎮和平同福真武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在今年初召開院壩會時,多個村社群眾反映飲水難題,該項目隨即被珞璜鎮黨委設定為“民生訂單”,由鎮政府于年初斥資220余萬元修建。目前,該項目已基本完工,將於近期供水,惠及民眾1.3萬餘人。

這樣的例子不少。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江津區黨員幹部利用院壩會、組織監督員、網格員入戶走訪,微信群等線上線下方式,廣泛收集社情民意,設立“民生訂單”,把群眾的意見建議以“民生訂單”形式體現,將其作為辦好民生實事的重要依據。

“‘民生訂單’根據涉及範圍的大小,分為村級‘民生訂單’、鎮級‘民生訂單’及區級‘民生訂單’三類。”其中,村社能夠辦理解決的訂單由當地直接研究辦理;對屬鎮級部門解決的訂單,則由村社報鎮政府研究解決;對需上級部門研究的訂單,由鎮委統一上報相關單位;對無法解決的,及時加以解釋説明,相關事項辦理情況須在下一季度上進行集中反饋。江津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黨委、政府就是要用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真正讓群眾感受到“生活在江津就是幸福”。

“民生微項目”助力“微幸福”

今年3月初,石蟆鎮登雲村“民聲小喇叭”收到群眾希望修通桃子灣公路橋的建議後,登雲村黨委將其擬定為該場院壩會收集的“民生微項目”,第一時間組織村幹部研究討論,僅用1天時間就完成了施工圖設計,在統籌協調好土地等其他工作後,還發動黨員幹部、人大代表、群眾捐款2.6萬元用於公路橋建設。目前,該橋已于7月份修建完畢並開始運作。

“民生微項目”,助力“微幸福”。和“民生訂單”不同,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石蟆鎮全體黨員幹部堅持“群眾需求無小事”,通過設立工作信箱,“民聲小喇叭”,接受群眾需求建議,全面了解群眾訴求,聚焦群眾反映的“生活小事”,補齊全鎮的民生短板,全面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目前,江津區各基層黨組織共收集到3718個“民生訂單”, 已啟動3499件,啟動率約94%,最大限度提升了解決群眾“小、急、難事”效率。(程雅琦、顏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