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民生福祉 致力民生改善 重慶織密幸福保障網

發佈時間:2021-06-24 12:59:21 來源:華龍網 責任編輯:羅儀

image.png

“‘職’在民企·‘就’有未來——2021年大渡口區民營企業招聘月專場招聘會”現場,求職者正在填寫身份資訊。

近年來,重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需求為導向,在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養老、住房等民生領域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目標,如今正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奮進。

建立民生實事滾動實施機制

解決群眾最急最盼最憂的問題

前不久,在重慶大足區萬古養護中心,老人們一邊觀看電視劇,一邊吃晚飯。來自石馬鎮的失能特困人員王君芳由於吃飯吞咽困難,現場照料的護士長趙莉耐心地用湯匙一口一口慢慢喂。

萬古養護中心是大足區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工程之一,它集中照護失能特困人員,開展專業的、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為貧困家庭搭起“避雨棚”。這一切,得益於市委、市政府滾動實施的重點民生實事。

針對重慶市民生領域特別是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公共服務領域依然存在著供給不充分、供給不精準等問題,市委、市政府決定建立民生實事滾動實施機制,每年穩定保持並滾動實施好15件民生實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努力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

截至目前,全市滾動實施重點民生實事29件,其中完成總目標任務13件(另有一件納入部門日常工作,不再納入民生實事管理),一批人民群眾最急最盼最憂的問題得到解決。

2020年,全市15件重點民生實事全部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四好農村路、貧困區縣農村兒童營養改善、主城區交通擁堵治理、養老服務“千百工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生資助、建立醫改便民長效機制、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工程等7件民生實事完成總目標任務。

教育

營養改善計劃讓農村孩子吃上營養餐

“現在,全園大部分孩子都到幼兒園來吃早飯了,我們的收費依舊是每月100元的午餐費。”在重慶黔江區石會欣欣幼兒園食堂張貼欄上,公佈著從週一到週五的食譜:五彩肉丁、雞湯、炒素菜……每天的菜品不重樣,既營養又豐盛。

石會欣欣幼兒園是重慶市農村學前教育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一個點。近年來,重慶大力實施國家級貧困區縣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劃,每人每年補助800元。目前,該項計劃已在全市覆蓋幼兒園1887所,惠及幼兒18.8萬人,每年市級投入資金約1.3億元。

不僅是學前教育兒童,重慶還實施貧困區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採取“4+X”模式(國家補助4元,學生自己繳費1-3元不等),通過學校食堂為學生提供午餐。截至2020年底,萬州區等18個重點區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覆蓋農村學校2381所,受益學生791718名。

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讓數百所偏遠農村中小學和幼兒園的數十萬名學生、幼兒不再“餓著肚子上學”,讓孩子們在學校吃上了熱菜熱飯。監測數據表明,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區縣的農村學生與2011年相比,營養狀況得到明顯改善,生長遲緩率降低了1.25個百分點,營養不良檢出率平均降低了5個百分點,身高平均增長2釐米。

就業

就業形勢穩中向好

188家用人單位,4700余個就業崗位,3400余份簡歷,2900人次預約復試……今年4月,重慶師範大學2021屆畢業生春季大型雙選會現場火爆。

“這次招聘會來的企業很多,崗位也全面,給高校畢業生提供了更多就業選擇。”重慶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大四學生小董説,不到40分鐘她就投了3份簡歷。

近年來,重慶高校畢業生年均增加0.9萬人左右,累計達到165萬人,每年就業率超過93%。數據表明,2020年,重慶市建立“854(幫青年)工作法”,高校畢業生年底就業率達93.6%,市外高校重慶市戶籍畢業生回渝就業率60.3%。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近年來,重慶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品質穩步提高,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572.4萬人,三次産業就業結構由2012年的36:26:38優化為26:26:48,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的較低水準。

去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如何保住重點群體就業、支援企業渡過難關?重慶從“減降緩補”、金融支援、財稅紓困、用工保障等方面升級“政策包”,為企業減負1000億元以上;發放穩崗返還資金17.7億元,落實社保補貼21.3億元,穩定崗位235.2萬個,促進23萬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

醫療

“三通”改革試點讓群眾看病更方便了

6月8日一大早,重慶榮昌區峰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有患者前來看病。“別看是基層醫院,醫術可以喲!”社區居民陳鄰德豎起大拇指説,這兩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變化大,大家都到這兒來看病。

其實,陳鄰德説的“變化”,正是重慶推行區縣域醫共體“三通”建設試點的成效。“三通”即“醫通、人通、財通”,通過“三通”醫共體改革試點工作,補齊基層醫療衛生短板。

在峰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了全科醫學部、婦幼健康部和中醫特色專區。“這就打通了醫共體內基層醫通介面,區人民醫院、中醫院和婦幼保健院分別對口我們的全科醫學部、中醫館、婦幼健康部,分工明確。”該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蘇家毅説。

這項改革實施後,基層群眾開藥也更加方便了。在璧山區大興鎮中心衛生院,患慢性支氣管炎的老程可以直接從藥房拿到5盒孟魯司特鈉片。該衛生院成為璧山區人民醫院醫共體成員後,醫共體內上下級醫療機構用藥銜接試點也同時開始,群眾能在基層開到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6種慢性病藥品,滿足慢病患者康復期回基層就近拿藥的需求。

來自市衛生健康委數據顯示,目前,重慶建成4種模式醫聯體299個,“三通”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達25個區縣,縣域內就診率達91.6%。

事實上,“三通”只是市衛生健康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舉措之一,近年來重慶市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公立醫療機構全面取消藥品和醫用耗材加成,結束60多年“以藥補醫”歷史;開展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52家,薪酬制度改革試點67家,醫改便民措施連續3年納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實事;加強短缺藥品監測預警和保供穩價,實施“兩票制”,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使用工作。

市衛生健康委相關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主要健康指標持續優化,全市每人平均期望壽命由76.7歲提高到78.15歲、孕産婦死亡率由15.3/10萬下降到9.52/10萬、嬰兒死亡率由5.34‰下降到2.92‰,均優於全國平均水準。

住房

老舊小區改造美了小區解了民憂

這幾日,家住重慶墊江縣桂陽街道地稅八一大院的居民譚利權心情大好,在這裡住了10多年,樓房終於加裝了電梯,他再也不用為爬樓梯發愁了。

“我們這個小區是1998年修建的,屬於典型的‘三無’小區,不僅樓道沒人打掃,綠化帶雜草叢生,小廣告也無處不在。”譚利權説,小區改造後,不僅環境變好了,停車也更規範,一些搬出去的居民又搬了回來。

自2018年啟動老舊小區改造試點以來,截至目前,重慶已累計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182個、3974.26萬平方米,惠及居民43.65萬戶。全市老舊小區已完成加裝電梯2129部,數萬居民受益。

與此同時,公租房建設、棚戶區改造、農村危舊房改造等一大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讓住房困難群眾實現了“住有所居”,城鎮中低收入居民和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條件明顯改善。截至目前,重慶已累計分配公租房約54萬套,發放租賃補貼0.96萬戶,直接惠及約140萬住房困難群眾,其中外來務工人員、新就業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等新市民約佔60%。“十三五”時期,重慶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2787.56萬平方米、24.78萬戶,惠及群眾約87萬人,及時有效地改善了棚戶區群眾的居住條件。

養老

推進3項重點民生實事溫暖無數老人

去年年底,重慶南岸區最大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同輝養老·南坪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正式投用。與其他養老院不同的是,該中心創新開展“嵌入式”養老。何為“嵌入式”?一是嵌入在老人集中的社區內,方便周邊老人前來;二是嵌入到養老機構和醫院中,與機構共用一套養老人力資源,既節約了管理成本,服務還更加專業。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還增設了美容美發、社區影院、茶藝、老年演播室等個性化特色服務區域。

近年來,重慶養老服務工作紮實穩步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老年人照顧服務計劃和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工程等3項重點民生實事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溫暖老人無數。

目前,重慶已建成運營220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290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市級財政投入10.2億元,吸引社會資本投入32.4億元,設施覆蓋率從2019年初的38.9%提高到97.5%,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

助餐、助浴、助醫是老人居家養老的“剛需”,按照適度保障、逐步推廣的原則,2019年,市民政局在渝中、沙坪壩、九龍坡、渝北4個區縣開展老年人照顧服務計劃試點,2020年在中心城區範圍內推廣,其他區縣結合當地實際自行組織開展“三助”關愛行動。目前,已有12個區縣開展城市社區“三助”行動,投入資金1000萬餘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開展助餐到府、助浴到戶等居家養老服務。據初步統計,全市開展“三助”居家到府服務的站點達875個,開展社區助餐服務12.6萬人次,助浴服務1.2萬人次,助醫服務30萬人次;流動助浴車深入社區和農村開展服務300余次、7400余人次享受服務。

同時,聚焦特困供養服務體系中最薄弱的特困失能老年人這一環,市民政局于2019年明確在北碚、大足、奉節等7個區縣試點建設農村失能人員集中照護機構,2020年向全市推開實現全覆蓋。目前,7個試點區縣已全部建成,全市已建成失能人員集中照護機構47家,新增失能護理型床位4500余張,基本實現了特困失能人員“應護盡護”。

社會保障

覆蓋城鄉的社保體系基本建立

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基。

目前,重慶統籌覆蓋城鄉的社保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目標基本實現,截至今年5月底,重慶市城鄉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2396萬人、583萬人和745萬人,城鄉養老保險參保率鞏固穩定在95%以上。

在制度建設方面,養老保險制度不斷完善,工傷、失業保險制度更加健全,多層次社保體系逐步建立。

從覆蓋面上來看,重慶啟動全民參保登記工作,比國家要求提前一年完成全市初次登記工作。建立困難群體居民養老保險費代繳機制,重慶全面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應保盡保、超齡貧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應發盡發兩個100%。2020年,城鄉養老保險參保率持續穩定在95%以上。

養老保險待遇持續提升,調整增加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待遇,惠及全市406萬退休人員。擴大工傷保險制度覆蓋範圍,先後將老工傷人員、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管理,2020年,享受工傷保險待遇5.9萬餘人。

同時,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推動下,川渝兩地社保部門簽署優化川渝養老保險關係轉移工作流程合作協議,推動關係轉移電子化,大幅縮短經辦時限;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待遇領取資格認證實現“就近認”;川渝兩地勞動能力鑒定市區兩級實現委託異地鑒定機制;工傷保險協議服務機構實現互認,工傷職工就近就醫。(楊鈮紫、謝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