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做大了,扔掉;麵包做小了,扔掉;麵包做扁了,也扔掉;麵包當天賣不完,還是扔掉……近日,南京某家麵包店因浪費食物收到《責令改正通知書》。據悉,這是《反食品浪費法》實施以來南京依法查處的首例食品浪費行為。
對於麵包店因浪費被查處,不少網友表示支援,也有網友提出了疑惑:當天賣不完的麵包,到底應該怎麼處理?
其實不光是麵包店,生鮮超市、便利店等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人人都喜歡購買新鮮食品。為保證食材新鮮,一些商家把“日鮮”作為品牌亮點進行推廣,有的甚至通過當眾扔掉“不新鮮”食品的方式來體現“品質”,並以此為噱頭進行宣傳炒作。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看,新鮮的當然好,商家為保障消費者健康,維護自身的聲譽,不售賣不新鮮食品的做法也無可厚非。但是當看到餐盒精美的新鮮飯菜、海鮮、甜品、飲料、點心,一批批從貨架上撤下,拉走扔掉的畫面,不少人對這樣的浪費表示“痛心”。
那麼,如何確保食材新鮮的同時,又能做到不浪費?需要商家多些經營智慧。有網友建議,當天賣不完的食品,可提前以低價處理,或者及時送給環衛工等有需要的人,用公益的方式“消化”掉賣不出去的食品,暖心又給力;還可將沒賣完的食品作為免費的福利發放給員工,進行內部“消化”……同時,還可以借助技術的力量,比如通過大數據分析等在供需平衡上進行精準計算,準確把握食品的供應量,從源頭上解決資源浪費的問題。
辦法總比困難多。在技術的加持下,政府、商家、個人等形成合力,建立起有效的配套機制,確保食品安全的同時儘量避免浪費並非不可能。關鍵還在於全社會是否真正形成了“反對浪費”的意識,是否人人都願意“厲行節約”。
這幾天,“粉絲為偶像打投倒奶”和“南京查處首例食品浪費行為”在網上引發熱議的同時,熱搜榜上的另一條新聞有些意味深長。據新華社報道,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和歐盟共同線上發佈的《2021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稱,2020年全球至少1.55億人面臨重度糧食不安全問題,達到過去五年最高水準。
你看,饑餓的威脅始終在暗中窺伺。麵包賣不完,處理的辦法有很多,也許實行起來有些難,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扔掉”。(馮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