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會議聚焦污染防治:走好綠色路 守護藍天碧水青山

分享到:          
2018-08-24 16:15:00 來源:中國網 作者:和海佳 周菊珍
 
 

中國網北京8月24日訊(記者 和海佳 實習記者 周菊珍) 近年來伴隨生態文明建設與制度體系設計持續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環境污染治理腳步不斷加快,生態環保品質獲得明顯改善,一幅美麗中國新畫卷正徐徐鋪展。

“污染防治還有‘硬骨頭’要啃,這是一場沒有退路的攻堅戰,需要每一個人貢獻力量。”在日前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常委與委員們聚焦“污染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議題,圍繞水資源保護、大氣環境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問題建言獻策。

專題小組討論會中,葛紅林常委發言。齊波 攝。

呵護清水長流    建“民間河長制”與百姓共護河川

全國政協常委修福金形容河長制是“解決水資源污染困局的一把‘金鑰匙’”,目前全面推行河長制已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但在貫徹落實河長制過程中還存在難題。

“河裏的問題要上岸解決,水環境污染表像在河裏,根源卻在岸上。”修福金錶示,工業廢水不達標排放、城鎮生活污水排放等都會造成河湖污染,需要河長具備統籌整合岸上的治理力量。

據介紹,全國已設有省、市、縣、鄉四級河長30多萬名,另有29個省份設立村級河長76萬多名,打通了河長制的“最後一公里”。

“強化考核問責,讓河長制落地生根。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要避免河長制變成‘河長秀’,讓河長主體責任落到實處。”修福金建議,科學制定考核指標體系,根據不同河湖的主要問題,實行差異化績效考核,壓實各級河長的工作責任。

目前國內水源地保護攻堅戰正向縱深發展,常委和委員們對於水資源安全問題予以熱切關注。

“儘快出臺縣級以下水源地保護區劃定技術規範,加快推進應急備用水源地建設,推動建立以水庫資源為主,城鄉供水一體化為主的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全國政協常委、江西省政協副主席謝茹還建議制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管理條例》,開展全國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專項行動,促進跨省市、地區間建立橫向生態補償制度。

會上,賴明常委建言獻策。齊波 攝     

水清、岸綠、景美、民樂,讓河流水源煥發出蓬勃生態活力。修福金認為,治水與富民應有機結合,不斷壯大生態經濟,使百姓在承擔治水、護水義務的同時,享受到治水帶來的益處,“可以配套實施民間河長制,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河道管護工作,彌補鄉村兩級河長及專業巡河隊員人力有限的缺口。”

打響京津冀“藍天保衛戰”   推動白洋淀生態修復

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重中之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主戰場之一。

“目前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打贏藍天保衛戰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表示,京津冀地區應進一步深化區域大氣污染共治機制,加快籌建區域大氣管理機構,組織制定區域大氣環境的重大政策措施,完善區域聯防聯控聯治、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等制度。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2017年京津冀區域PM2.5年均濃度較2013年下降39.6%,重污染天數由2013年的75天下降至28天,區域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吉林進一步表示,今後需繼續加強區域機動車污染治理,優化清潔能源政策,提升機動車排放標準,有效治理機動車污染,“要優化新能源支援政策,讓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

“華北之腎”白洋淀的濕地生態環保問題同樣備受關注。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李偉表示,作為雄安新區建設的重要戰略資源與綠色生態屏障,白洋淀流域涉及河北、天津等省市,其生態治理規劃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沒有先行于經濟建設,容易陷入“邊發展邊污染邊治理”的老路。

李和平常委在會上發言。齊波 攝

對此李偉建議,建立引黃入冀補淀、南水北調中線和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多水源補水機制,持續做好水源涵養,管控污水排放、旅遊機動船等白洋淀流域內污染,“要儘快制定白洋淀流域管理條例或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研究出臺促進雄安綠色發展的改革措施,把雄安新區建成生態環境保護典範和國家節能環保産業基地。”

在李偉看來,應實施一批白洋淀生態修復保護重大工程,設立白洋淀綠色金融基金,運用市場化手段支援白洋淀的綠色産業發展,“要按照區域環境納污能力確定排放總量,制定新區城市、工業、農業更為嚴格的排污標準,確保新區排污總量不超標。”

攻破農村污染治理難題   營造生態農業美麗鄉村

今年7月,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和人居環境整治”專題組赴河北、河南進行實地調研。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吳曉青表示,農業農村環境保護是“污染防治短板中的短板”,將直接影響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的含金量。

對此吳曉青呼籲,構建責任清晰的農業農村環境保護目標責任體系,抓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置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快構建農業農村環境保護制度體系,提升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和農村居民生態環境保護參與度。”

全國政協常委、遼寧省政協副主席武獻華建議,各地應因地制宜編制《美麗鄉村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和《農村污染治理規劃》,另外注重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凈化處理、糞污無害化處理等問題,著力發展生態農業。

全國政協常委、河北省政協副主席邊發吉認為,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推廣肥農藥技術,增強農業廢棄物天健無害化處理和迴圈利用,“依託科技全面提升農業污染面源污染防治水準,儘快制定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法,積極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