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清明時節,我們祭懷什麼?
    很多人奔波在回鄉祭祖的路上,把一份份孝敬和懷念安放在自己祖先的墳頭。但北京市政協委員廖理純多年清明祭拜安陽殷墟的幾句感悟提出了一個新命題:“兵馬俑沒什麼好看,要看去安陽的殷墟,那裏可以看到我們祖先的忘我勇敢和無私忠於!”
    廖理純的核心意思是,清明掃墓,人們能虔誠祭奠個人的祖先確屬好事,但中華民族不能忘記對民族“整體”先祖的祭懷,傳承那個“整體”中古遠的、深重的正能量。
佳節
    千里訴鄉愁,清明又祭祖。從古至今,清明節的活動雖然形式各有不同,但其主題總離不開認祖歸宗、懷念親人,以及與大自然的親和。文藝界的政協委員對清明節推崇備至,他們認為,這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的“國寶”。
馮驥才: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國寶”
    傳統節日是歷經數百年、上千年,一個民族不斷積累、約定俗成的生活的高潮,終極價值觀的載體,是一種全民參與的文化創造。比如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們的國寶。為什麼?因為它是我們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産第一批獲得批准的節日之一。
李漢秋:清明四重奏 中華文化人倫情懷的表現
    清明節的內容非常豐富,可以聽到“清明四重奏”———生命清明、家風清明、政治清明、生態清明,而其核心內涵和情感本體是緬懷先人和已故親人,是中華文化人倫情懷的典型表現。它的價值取向是提升生命意義,文化功能是凝聚族群、和諧天人。
舒乙:放假是為了追思
    各地要大力組織與清明節內容有關係的文化紀念活動,哪怕是懷著一種慎終追遠的情懷去踏青掃墓,或者植樹都可以,這是清明節應有之義。有些年輕人把清明節只看作一個單純的假日,做些沒有意義的事情,這樣就與清明節放假的初衷背道而馳了。放假是為了追思,為了理解和傳承清明文化,這個節假日不能和其他節假日畫等號。
標題圖片
殯葬
    《殯葬綠皮書: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2014~2015)》日前發佈,“死不起”的問題依然困擾著中國人。如何活的對,死得起,政協委員也在關注著中國人的殯葬現狀。
劉新文:提案關注“死不起”
    全國政協委員劉新文在2012年的《關於大力推行綠色環保殯葬》提案中寫到:有關“殯葬業成為暴利行業”、“死不起”的話題引起了社會和民眾的廣泛關注。封建迷信和鋪張浪費的殯葬習俗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實行殯葬業管辦分離,切斷利益鏈條、回歸服務本位迫在眉睫。
金寧:打造逝者的經濟適用房
    不管別人怎麼看,金寧始終堅持自己的觀念,即樹葬是最好的喪葬方式,雖然推行樹葬會讓她遭受經濟損失。金寧還給樹葬起了一個特別的名字:逝者的經濟適用房。金寧對此的解釋是,青海缺樹,逝者的骨灰埋在樹下是一種養料,並且可以讓人的生命得以延續,一舉兩得。
林建平:加強殯葬收費管理 為民減負
    政協委員林建平建議政府早日出臺殯葬管理條例。依法管理和規範殯儀服務市場,切實落實殯葬服務收費標準,不要大街小巷到處都賣壽衣、花圈、紙貨,要保證低價位骨灰盒和墓地供貨渠道。同時確立殯儀館非盈利性機構的公益特性。
標題圖片
踏青
    梨花風氣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南宋詩人吳惟信在這首《蘇堤清明即事》中描繪了清明時節郊遊踏春的樂趣。2008年,清明節開始放假,現代的中國人也開始體驗清明小長假的樂趣。
蔡繼明:曾提議取消黃金周,增加清明節假日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假日改革課題組負責人、教授蔡繼明是假日改革的積極倡導者,曾在十屆全國政協會議上提交取消黃金周的提案,最終該意見被採納,取消五一黃金周,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假日。
鄭建軍:鶯飛草長三月天 踏青祭祖放鷂子
    踏青歷來是寧波民間清明習俗之一。踏青,寧波古代叫“探春”、“尋春”等,現在叫“春遊”。清明時節,垂楊新綠、桃紅爭艷、綠草如茵,寧波人在清明前後歷來都有掃墓、祭祖、放風箏、踏青等習俗。
劉煥安:公墓周邊設臨時停車場解決停車難
    清明時分,公墓前的車輛排成長龍,如何解決那裏的停車難題?在劉煥安的提案中,給出的辦法是合理增添一些臨時停車場,緩解公墓的停車難問題。“臨時停車場成本相對較低,在偏僻的公墓選址也方便。”劉煥安建議,可以先從一些人流量大的公墓進行試點。
標題圖片

美食
    中國人説,民以食為天。所以中國的節日怎能不與美食掛鉤?清明節歷來就是品位獨特美食,傳承“寒食”傳統,緬懷先輩的節日。在古時祭祀完之後,家人和應邀前來的親戚共用酒食,稱之為“吃清明”。
古代清明節是“美食節” 吃青糰食俗有兩千多年
    吃青糰的食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現在,青糰有的是採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現在青糰作為祭祀的功能漸漸淡化,而作為美食仍然很受歡迎。
清明節各地特色美食大盤點
    中國的飲食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俗話説得好,“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在每個節日都會有各種特色美食的襯托,即將到來的清明節也不例外。清明節,各地的美食並不相同,其中尤以青糰子、潤餅、清明螺為典型代表。
微信熱傳清明的甘蔗比毒蛇還毒 專家辟謠
    “清明蔗毒過蛇”這句民諺很多網友都誤讀了,這句話不是説清明節的甘蔗不能吃,而是由於清明前後,氣溫升高,一些甘蔗更容易發生霉變。霉變甘蔗中毒起病急,潛伏期長短不一,最短僅10分鐘,最長可達數小時。清明節的甘蔗,只要是新鮮的、沒有變質的都可以正常食用,顏色不對的就不要吃了。
標題圖片
讀史
    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清明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清明節春秋已有之,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其傳統因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古代清明節怎麼放假:唐代曾是“黃金周”
    李亨(唐肅宗)當皇帝時,或許覺得小長假不夠長吧,又增加了寒食清明節的假期天數,將唐玄宗于開元十七年(西元729年)定下的韆鞦節放假3天的規定,減為放假1天,而將寒食清明假期由4天增加到7天——在中國節假日史上,清明節首次成為了真正意義的“黃金周”。
民國清明節:雨花臺踏青掃墓,一家限折一枝柳
    老南京有踏青折柳枝習俗,當時雨花臺為造林區域,在山下一帶踏青者太多,將柳樹枝葉幾乎折光,第二天市政府便出臺了一個公告,規定今後掃墓,一家人只能折一枝柳。這個規定一直沿襲到1948年。
共和國前夜曾定清明為烈士節 學者吁河北率先恢復
    為紀念各地在人民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烈士,華北人民政府向各省政府、行政公署及直轄市政府發出通令,通知各地于清明節(即四月五日)舉行烈士紀念會,進行掃墓,並在烈士碑上加刻烈士姓名,在烈士陵園中增植樹木。設立“烈士節”的通令是華北人民政府在石家莊平山時期組織起草、醞釀製訂的一項行政法規。
標題圖片
中國政協頻道 新聞熱線/商務合作:010-88824983 傳真:010-88824989 合作QQ:2609589921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