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3:建言首善之區發展 獻策世界城市建設

發佈時間: 2014-01-14 08:04:0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王靜

1月22日下午,第6、10、11、13組委員圍繞政府工作報告展開熱烈討論。

不平凡的五年取得顯著成績

王惠文、梁曉華:報告對政府過去五年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對今後的工作進行了明確部署,結構緊湊,數據詳實,不回避問題。過去五年,北京市在經濟發展、社會建設、民生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發展

李平、項大北、路達、金小軍:推動北京經濟發展應堅持三個方向:一是以調促進,以轉推升,做到可持續發展;二是以科技轉化為突破口,堅持創新驅動;三是保持現代製造業持續增長,堅持招商引資方向。在發展工業方面要統一認識,大力推動“高端、高效、高輻射”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

王惠文、符國群:針對目前的經濟形勢,政府應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老舊社區改造要建立相應的商業配套,通過刺激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

董曉莉:要認識到老齡産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老齡産業可帶動旅遊、金融等一系列産業發展。

黃怒波:鼓勵企業和鄉村聯合開發山區旅遊産業,既解決山區農民的就地就業問題,也為民企發展提供了機遇。建議政府深入研究相關政策,並進行推廣,深化農村改革。

           大力發展旅遊業

冼海珍、李轍:北京旅遊資源的硬體已經達到比較高的水準,但服務水準滯後,相關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還不高。要做好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要發展新的旅遊業增長點,充分利用北京的文化資源,打造演藝、會展等高端、專業的旅遊品牌;利用郊區資源,大力發展休閒度假等形式的旅遊産業。

陳軍:建議政府對台灣商務區和北京台灣街的發展給予更多關注,加強扶持、宣傳和引導,重新做好整合和定位,引導臺商適應北京的商業環境,發展好一區一街,使之成為北京旅遊和商業發展一個特色品牌。

科學規劃商業佈局促進傳統商業轉型

黃怒波:傳統百貨業面臨入店率降低的困境,但是很多大商業區還在開發建設。政府應研究相應政策,科學規劃商業區佈局,避免大型商業設施過剩,促進傳統商業創新。

激發科技企業的創新熱情

林菁、李雪紅:北京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速度還比較慢,成果轉化不是以市場為推動,因此科技創新的主體也應當有所改變。應當激發科技企業的創新熱情,重點突破,發展特色科技項目。

多出文學藝術精品促進文化繁榮

劉慶邦:對服務性文化、消費性文化、娛樂性文化強調的多,而對文學所代表的高端文化、靈魂性文化強調比較少,文學是一切藝術的母體,強調文化建設應該突出強調文學的作用。

楊立新:促進文化市場繁榮需要規範行業管理,提高行業素質,同時也需要寬鬆的文化審查制度,寬鬆的社會氛圍,寬鬆的文化氛圍,促進文學藝術精品創作。

張澤群: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能只重視文化産業而忽視文化産品,政協委員要發揮專長,多出精品,傳承美德,維護公序良俗,倡導主流價值,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貢獻。

趙永莊:首都文化要找準定位,建議設立文化消費節,文化節目的內容、價格要合理定位,科學確定消費節的持續時間。引導民眾建立消費正義的、健康的、向上的文藝作品觀念。

黃怒波: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應提高對古村落和鄉土文化重視程度。對現存古村落和鄉土文化逐個進行登記,按照保護文物標準進行搶救,可鼓勵志願者積極參與登記工作,使本市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最大限度保護和傳承。

以精細化促進城市服務管理水準

張章筍、徐明:政府應提高城市管理水準和工作效率,科學合理規劃城市佈局,注重完善城市産業和功能區劃,加強城市副中心建設,形成科學發展的局面,解決目前城市發展面臨的各種頑疾。

李轍:在房地産政策上,建議借鑒國外經驗,只發展商品房和廉租房兩種模式,既方便管理,也解決群眾實際問題。

唐俊傑、金小軍:建議逐步完善首都農産品供應保障體系建設。政府出臺扶持政策和配套資金,鼓勵在北京周邊建設倉儲物流基地,支援基地農産品加工預冷、分揀、包裝和標簽等商品化處理所需的設備設施和冷庫建設。

路達:北京市老樓房多、高層建築多,要特別關注火災防控。建議組織專門機構統一研究落實;以街道為主,組織義務消防員並加強培訓;加強消防員保護措施研究;應對火情早發現早動手,消滅于萌芽狀態。

建設美麗北京、幸福北京

皮劍龍:建設美麗北京,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地方立法。加快制定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規劃和實施綱要並進一步制度化,加大生態行政執法力度,整合分散在相關部門的執法權,發展生態公益訴訟。

李雪紅、耿曉冬:加快完善郊區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提高其人口吸納能力,減小中心城區壓力,增加百姓居住幸福感。

孟大鵬:北京承載了太多功能,資源被過度使用。建議將市中心的行政功能區域轉移,緩解城市發展的壓力。(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大會秘書處 資訊來源:北京市政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