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下午,第5、17、18、19組委員圍繞王安順代市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委員們充分肯定了過去五年市政府工作的主要成就,並對進一步做好各項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
政府工作報告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李麗萍、魯哈達、李戈美、魏崇新:政府工作報告吸收了各方面意見建議,運用了大量數據,文風樸實,高度概括,體現了政府作風和文風的改進,也體現了政府敢於擔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期待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張范: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北京應該走在全國前列。市民政局提出要建設600個六型社區,但只是民政局一家牽頭是不夠的,而且數目太少,還不能滿足社區管理服務的需要。
劉永泰:轉變職能不單純是簡化辦事程式,重要的是轉變觀念,解決公權與私權、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等問題。
閻軍:報告第一次提出把旅遊業作為支柱型産業,提出推進旅遊功能區和重大項目建設,希望看到更多具體的措施。
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季茹: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應積極發揮優質師資的傳幫帶作用,對薄弱校的老師因材施教。
張鳳蘭:要研究用優惠的政策和高薪吸引優秀教師到薄弱校工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宋靖霞:建議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對一線教師、特別是一線高中畢業班教師的培訓和指導力度,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教學資訊,提高教學品質。
加強素質教育全面培養人才
周鳳玉:建議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學校不僅要教學生學知識,更要教他們學做人,通過開展多種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劉飛:城區一些學校存在硬體不達標問題。建議推進立體操場建設,讓孩子真正練起來。幫助城區中硬體不達標的學校儘快達標。
宋靖霞:在素質教育中,建議中學和大學實行聯動,比如在科技、藝術類教學中,中學可以借助大學資源進行教學和實驗,幫助中學教師和學生提高綜合素質。
金英華:建議對高中階段的教育要合理定位,在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間找到結合點,並給予政策保障。
馬秋華:目前高等院校的藝術教育課堂上課的多、深入生活的少,一味追求國際接軌而放棄了對中國民族經典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不符合培養創新優秀人才的要求。建議加強對具有中國特色的美聲演唱方法的研究和教學。
劉存惠:建議在大力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堅持把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結合起來,政府要加大投入,培養教師的教學能力,改善社會和家庭氛圍,讓孩子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積澱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綜合素質。
體教結合助力發展
李隼:應研究北京的競技體育培養系統,特別要注重運動員知識素養的培養和提高。
馬士龍:競技體育是龍頭、大眾體育是基礎,希望在職業學校開辦體育休閒課程,培養從事體育産業的人才。此外,體育産業的潛力也非常大,建議各區縣成立體育發展公司。
醫療政策應該更加精細化
黃宇光:需要思考怎麼能夠把醫療資源整體優化。醫院“大手牽小手”活動值得推廣,大醫院與小醫院合作,大病在大醫院看,小病和康復醫療在小醫院進行。
鄒麗萍:建議把一些退休的老專家聘到他們住處附近的社區基層醫院,不僅可以為更多的病患服務,而且還可以提高基層醫生的醫術水準。
雷燕妮:北京出臺了關於10萬人的社區需要300畝衛生配套用地的規定,但並沒有明確這300畝地的實際用途,比如説哪些是急救車停車位,哪些是病房,哪些是診室,這就造成了這些醫療用地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建議制定社區衛生配套用地使用的具體政策規定。
胡瀾:私立民營醫院仍比較弱勢,吸引醫生人才面臨困難。政府扶持民間醫療機構,應有一些實實在在的作為,比如公立醫院多和私立醫院合作。
關注民生共克時艱
方炎:居民收入除了工資收入外,還包括資産性收入。政府實現居民的收入倍增計劃,還應該關注怎麼優化居民資産性投資環境、豐富資産性投資渠道。
閻軍:應按照居民需求來建設保障性住房,老舊小區改造應該積極了解居民意見,減少工作難度。
方炎:很多社會組織希望在公益事業中發揮作用,但生存面臨很大困難。上海就建有社會組織大樓,以很低廉的價格出租給社會組織,北京也應該支援社會組織的生存與發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大會秘書處 資訊來源:北京市政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