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近年來,德城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奮力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首善之區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德城區政協堅持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以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政協工作新篇章。
提高站位,培根鑄魂,思想政治引領更加堅定
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確保政協事業方向堅定、行穩致遠。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的意見》,確保區委決策部署在政協落地生根。貫徹區委《關於加強和促進人民政協凝聚共識工作的實施意見》,組織中心組和機關學習24次,委員小組學習研討18次,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更加穩固。創新打造“紅色政協·活力政協”黨建品牌,選派黨組成員、黨員專委會、委室主任擔任黨建專員,赴12個非公組織開展“雙聯雙促”。出臺《關於全區政協系統政治生態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強102名黨員委員管理,建立7個界別聯組、7個鎮街委員聯絡室臨時黨支部,持續深化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兩個全覆蓋”。
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政協舉辦十四屆委員大講堂。
躬身入局,傾情奉獻,助推社會發展更加有效
德城區政協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獻計出力,匯聚起幹事創業的強大正能量。
在助推經濟社會發展上獻計出力。聚焦打好産業提升、城市更新、營商環境攻堅戰,召開“助力融入新發展格局全力攻堅,推動‘雙招雙引’、項目建設落實落地”專題協商議政性常委會,區委副書記、區長到會指導並通報半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5名委員作大會發言,共提出建議26條。圍繞公共安全、城市更新等主題開展對口協商,30余名委員參加並提出建議18條,提出提案7件、社情民意資訊12條,大部分建議得到採納,並在工作中得到積極落實。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獻計出力。圍繞鄉村振興、教育醫療開展專題協商,提出建議60余條,為黨政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連續6年持續關注優質教育均衡發展,邀請分管區長參加,組織市區政協委員、相關部門、校長教師和家長代表20余人開展協商,市電視臺製成專題片予以特別報道。全年推薦各類監督員35名,對衛生、社保、司法等窗口單位開展民主監督,提出建議116條,解決了一批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獻計出力。圍繞大運河首開之區建設,運河、新華街道委員聯絡室組織專題協商,妥善解決相關問題。聚焦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組織召開創建協商座談會,發出倡議書,委員們開展志願服務累計800余人次,經濟界委員籌資數萬元投入纜線整治,助力打通創城堵點。新冠疫情頻發,區政協發出致全體委員的一封信,號召全系統書寫特殊“委員作業”。
搭臺賦能,守正創新,專門協商優勢更加凸顯
德城區政協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精心打造協商平臺,有力推動了基層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叫響“首善·協商”特色品牌。出臺《關於創建“首善·協商”專業平臺的實施意見》,連續六年會同區委辦公室、政府辦公室聯合出臺《政協年度協商民主計劃》,確立了對口協商、專題協商、界別協商和重點提案辦理協商共4類17項重點議題。開展“首善·協商”活動7次,21個區直部門、120余人次委員、20余名群眾代表積極參與,提出建議140余條,形成情況反饋7篇,一批建議得到有效落實。
搭建“提案辦理協商面對面”專業平臺。出臺《關於搭建“提案辦理協商面對面”平臺的實施意見》,十四屆一次會議審查合併立案的136件提案全部辦理完畢。建立區委常委領辦督辦重點提案制度,篩選針對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強的12件重點提案,由區委常委督辦、政協分管主席協辦,舉行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12次,落實建議90余條,辦復率100%、滿意率達98.5%以上,一批群眾關注的熱點堵點難點問題得以解決。
夯實“一匯兩室一站”履職基石。本著“成熟一個、建設一個,示範帶動、梯次推進”原則,紮實推進界別同心匯、委員工作室、鎮街協商工作室、社區協商工作站建設,已高標準建成14個,持續推動工作重心下移、協商觸角下延、委員力量下沉。天衢街道協商工作室打通服務企業“最後一公里”,開展“點對點”服務;新湖街道協商工作室創建“請您來協商”品牌;張建志委員工作室吸納空閒勞動力傳承發展非遺産業;興文社區協商工作站創新“提議辦評”協商議事“四步法”,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實現了基層委員協商議事有“陣地”、開展活動有“舞臺”、聯繫群眾有“窗口”。
區政協創新協商民主實踐、助推高品質發展的做法和成效,在全國、省、市等多家主流媒體專題報道,省政協副主席程林批示推廣經驗,新時代人民政協“德城做法”得到廣泛認可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