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小”切口助解“大”問題——山東省博興縣政協聚力打造協商平臺助推社會發展記事

發佈時間: 2023-04-06 09:32:33 | 來源: 人民政協網 | 作者: 張文敬 雷蕾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人民政協網濱州4月6日電(記者 張文敬 雷蕾)縣委決策部署推進到哪、政協的作用就發揮到哪。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政協主席郝波猶記得,1月18日,農曆臘月二十七,聚焦縣委提出的大力實施産業發展競爭力、重大項目牽引力、開放創新引領力、社會和諧向心力、幹事創業保障力“五力”提升工程,縣政協召開2023年工作務虛會,研究謀劃今年重點工作。

“從科創驅動、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到推動城市更新三年行動、完善城市功能;從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到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平安博興建設、沿黃生態廊道建設;從健全政協制度體系、提高政協機關規範化水準,到提升委員履職水準,更好凝聚共識……”會上,大家聚焦主題暢所欲言和深入交流的場景,仍歷歷在目。

“我們按照‘突出小切口、提高精準性’的原則,聚焦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亟待研究解決的緊迫性問題和關鍵環節,圍繞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雙招雙引’、營商環境改善等內容,精心選擇了7個調研課題。”郝波説。

縣政協從去年3月份開始,7個調研課題同時啟動,各副主席分工負責,分別組建精幹的調研隊伍,制定了科學的調研方案,精心設計了調查問卷和摸底調查表,全面客觀地摸清了第一手資料,“大調研”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

“2022年11月9日,博興縣政協常委魏龍峰的企業,山東新美達科技材料有限公司鍍鋁鋅鋼板一號産線正式投産。”郝波説,這是該縣聚力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的一個縮影。

與此同時,博興縣政協充分發揮“協商”優勢,通過“1+5”的平臺和活動設計,即搭建1個委員企業家合作共贏的平臺,成立委員企業家聯盟,組織開展學習考察、委員視察、協商議政、成果展示、專題調研5項活動,為博興新舊動能轉換注入政協動力。

通過該聯盟,委員企業家可有計劃地開展經驗交流、資訊分享、企業聯誼等活動,增進企業家之間的溝通交流,形成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同時,博興縣政協還吸收全縣各級各有關部門政策研究、專業技術、法律金融等領域的委員,組建“人才智庫”,有針對性地服務企業發展。

一次次“一線法”調研座談,一次次“面對面”務實協商,廣泛多層深入進行協商議政。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各調研組綜合研究調研材料,深入分析討論問題,精準提出對策建議,最終形成7篇有情況、有分析、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較強的調研報告。其中《博興縣新舊動能轉換專題協商報告》等6篇獲縣委書記簽批。

群眾路線是永不過時的重要法寶。如何真正“讓群眾走進政協、讓政協走進群眾”?博興縣政協在政協主席聯繫常委、常委聯繫委員、委員聯繫界別群眾——“三聯繫”的基礎上,探索開展以“聯黨建、聯企業、聯村居(社區)、聯部門、聯界別、聯服務對象”為主要內容的“六聯”活動。

“全縣204名委員共聯繫界別15個、基層黨組織22個、職能部門28個、企業88家、村居社區93個,聯繫服務對象(群眾)2040名。各聯繫調研組分別召開會議,組織委員開展調研視察活動,多渠道收集反映社情民意資訊。截至目前,已收集反映社情民意資訊300余條。”郝波説,回應民生訴求,堅持協商為民,讓“中國式商量”更順民意,縣政協一直在路上。

為了讓“中國式商量”更富活力,博興縣政協創新規範政協常委會,強化6個專委會功能,建設“界別同心匯”,優化12個鎮(街)政協委員聯絡室,鼓勵委員積極申辦政協委員工作室,經過一年來的努力,“1+6+12+N”的民主協商、聯繫群眾體系平臺初步成型。

“通過開展‘微議政’和‘微協商’,喬莊鎮黃家村政協委員工作室與周邊養殖戶和外來客商實現良好互動,努力破解養殖、銷售中的難題。”縣政協秘書長孫健説。該工作室通過開展漁民“雙千”服務大活動水産養殖技術培訓,共培訓1000余人次,還為蝦農提供苗種檢測補貼,開展對蝦養殖保險試點工作,完成對蝦養殖保險1.8萬畝,承保1324戶。

為提升協商質效,縣政協還搭建了“重點工作聯繫點”“委員企業家聯盟”等多層次協商平臺。探索通過遠端協商、掌上履職、網路議政等形式,形成“面對面”“端對端”“屏對屏”的網路協商平臺。

“融入發展大局,突出協商重點,讓‘中國式商量’更扣中心、更順民意、更富活力。”對今年的政協工作,郝波信心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