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濟源市政協同省檢察院濟源分院共同研究制定了《關於建立和加強公益保護協同監督工作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並由濟源示範區黨工委辦公室予以印發。依據《意見》特聘20名各界別政協委員為“公益訴訟專家庫”成員,推動公益保護工作持續深入紮實開展。
為推動《意見》落地見效,3月6日,濟源市政協與省檢察院濟源分院共同組織召開了加強公益保護協作工作座談會。
參會的政協委員結合自身領域和專業特長,對進一步深化公益保護機制暢談體會和建議,並結合履職中掌握的社情民意,現場向檢察機關提供了9條監督線索。與會的檢察官針對委員們的建議和線索進行現場研判,就如何開展下步工作開展深入交流。
“公益保護非常重要,要引導全社會增強紅色資源保護意識,促進全社會形成自覺保護烈士紀念設施、捍衛尊崇英烈的社會氛圍。”王鐵軍委員表示。衛苗苗委員認為,現在正集全市之力優化營商環境,道路建設是硬環境,公共交通安全問題應予重視,希望能對公益保護工作進行宣傳,增強人民群眾對這項工作的知曉度和支援度。
根據國家和省有關文件精神,《意見》明確公益保護協同監督的領域包括: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産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英雄烈士權益保護、未成年人保護等領域,著力推進解決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影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普遍性、傾向性問題。
此外,《意見》建立了7項具體制度。如,建立協同監督定期會商和日常溝通機制,雙方分別常設相關聯絡機構;建立政協委員“檢察官助理”制度,共同遴選專業人才,由檢察機關聘任為“檢察官助理”,為檢察公益訴訟提供專家智慧和專業技術支援;建立監督效果評估、反饋機制,實現對公益訴訟重點案件整改落實效果進行多維度、多視角的綜合評估,雙方必要時可將監督落實情況報告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