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視點|聚焦國務院機構改革重點內容

發佈時間: 2023-03-08 08:56:20 |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蘇向東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題:聚焦國務院機構改革重點內容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黨的二十大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作出重要部署。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同意將其中涉及國務院機構改革的內容提交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

3月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重點是加強科學技術、金融監管、數據管理、鄉村振興、智慧財産權、老齡工作等重點領域的機構職責優化和調整。代表委員們表示,改革方案有利於轉變政府職能,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障。

科學技術領域: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

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是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的一項內容。

《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説明》指出,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中央科技委員會辦事機構職責由重組後的科學技術部整體承擔。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精神,強化科學技術部的戰略規劃、體制改革、資源統籌、綜合協調、政策法規、督促檢查等宏觀管理職責,推動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優化科技創新全鏈條管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

同時,將劃轉科學技術部具體管理職責。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執行和專業機構管理體制,調整科學技術部的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協調管理、科研項目資金協調評估等職責。

“科技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於核心地位。面對國際科技競爭和外部遏制打壓的嚴峻形勢,這一改革有利於進一步理順科技領導和管理體制,更好統籌科技力量在關鍵核心技術上攻堅克難,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中國航空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吳希明委員説。

金融監管領域:推出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六項舉措

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提出一系列金融監管領域的改革舉措,其中包括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説明》指出,黨的二十大作出明確部署,要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為解決金融領域長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基礎上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統籌負責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強風險管理和防範處置,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在金融業綜合經營趨勢日漸清晰、金融創新不斷深化的背景下,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有利於金融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也有利於更好保護消費者權益。”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龔六堂委員表示。

深化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是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的內容之一。《説明》顯示,將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為主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統籌優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設置和力量配備。

“這有助於統一監管尺度、提高監管效率,對促進金融市場平穩運作有著積極意義。”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委員説。

關於統籌推進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改革,龔六堂委員認為,這有利於進一步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更好地服務宏觀經濟運作和實體經濟。

《説明》顯示,金融領域改革的內容還包括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加強金融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統一規範管理等。

“從整體來看,這些改革舉措進一步明確了金融監管的職責分工,理順了金融監管體制,強化了金融監管效能,有助於提高金融市場運作效率,為經濟高品質發展保駕護航。”中原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徐諾金代表表示。

數據管理領域:組建國家數據局

《説明》指出,在保持數據安全、行業數據監管、資訊化發展、數字政府建設等現行工作格局總體穩定前提下,把數據資源整合共用和開發利用方面的有關職責相對集中,組建國家數據局,作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的國家局,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

這次改革將把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委員會辦公室承擔的研究擬訂數字中國建設方案、協調推動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資訊化、協調促進智慧城市建設、協調國家重要資訊資源開發利用與共用、推動資訊資源跨行業跨部門互聯互通等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承擔的統籌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組織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要素基礎制度建設、推進數字基礎設施佈局建設等職責劃入國家數據局。

“當今社會,數字資源、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對於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築國家競爭新優勢意義重大,有必要加強對數據的管理、開發、利用。”湖南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尹雙鳳代表認為,改革把分散在多個部門的職能進行有機整合,有利於強化頂層設計、完善規劃體系、統籌協調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

鄉村振興領域:優化農業農村部職責

為統籌抓好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各項工作,這次改革將把國家鄉村振興局的牽頭開展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組織擬訂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重點地區幫扶政策,組織開展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社會幫扶,研究提出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相關資金分配建議方案並指導、監督資金使用,推動鄉村幫扶産業發展,推動農村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發展等職責劃入農業農村部,在農業農村部加挂國家鄉村振興局牌子。不再保留單設的國家鄉村振興局。

《説明》指出,國家鄉村振興局職責劃入農業農村部,要繼續加大對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的幫扶力度,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後的過渡期內,有關幫扶政策、財政支援、項目安排保持總體穩定,資金項目相對獨立運作管理。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代表説,此次改革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將進一步理順工作機制、優化職責,使工作運轉更加順暢,匯聚各方力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對“三農”領域和整個國家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李寶聚委員説,改革有利於更好統籌農村土地資源、農業科技資源、財政資金、農村勞動力資源、農業科技人才等,精準對接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在産業、人才、資金等各方面需求,加上原有的幫扶政策、財政支援、項目安排等,將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紮實保障。

老齡工作領域:完善老齡工作體制

《説明》顯示,將通過改革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組織擬訂並協調落實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措施、承擔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的具體工作等職責劃入民政部。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改設在民政部,強化其綜合協調、督促指導、組織推進老齡事業發展職責。中國老齡協會改由民政部代管。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代表表示,改革適應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迫切要求,將加快推動形成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合力,更好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發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我國老齡事業發展。

智慧財産權領域:完善智慧財産權管理體制

為適應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推動高品質發展、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的內在需要,加快推進智慧財産權強國建設,全面提升智慧財産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水準,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將國家智慧財産權局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管理的國家局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商標、專利等領域執法職責繼續由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承擔,相關執法工作接受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專業指導。

“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推動高品質發展、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都需要智慧財産權制度的保駕護航。”中國科學院大學智慧財産權學院教授馬一德代表説,此次改革是對我國智慧財産權管理體制的進一步優化,充分彰顯了我國推動智慧財産權事業高品質發展的決心,將為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國家信訪局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精減中央國家機關人員編制

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更好維護人民根本利益,這次改革將國家信訪局由國務院辦公廳管理的國家局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還提出,精減中央國家機關人員編制。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人員編制統一按照5%的比例進行精減,收回的編制主要用於加強重點領域和重要工作。對於精減後少數部門超編問題,給予5年過渡期逐步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