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3月5日訊(記者張寧銳 張靜)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型企業是未來突破科技“卡脖子”的瓶頸,是提升國家綜合國力的生力軍,企業科技創新對有效金融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鋻於此,九三學社中央擬向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提交《關於完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型企業金融資本支援的提案》。
提案介紹,截至2022年8月31日,在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上市的粵港澳灣區企業佔上市企業數的45.6%,高於全國的35.7%和長三角的38.8%,科技創新特徵明顯。
提案認為,目前,香港、深圳、廣州等城市金融中心指數不斷攀升,三地之間的貨幣跨境流通量不斷增大,互設金融機構不斷增多,存貸款等金融業務模式不斷豐富。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提案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深化粵港澳大灣區資本市場科技型企業金融資本要素互聯互通機制。持續推動深港通機制向縱深發展,探索擴大針對科技型企業的深港通交易許可權和交易標的品種,逐步放開或取消交易額度限制。進一步支援有條件的大灣區科技型企業入境澳地區發行人民幣債券,統籌好前海、南沙、橫琴等區域金融支援科技發展功能,探索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企業私募産品投融資電子化交易平臺。強化灣區監管機構協同,適時總結推廣好“監管沙盒”經驗,理順工商、財稅、資金融通等監管機構協同機制,著力提升協同效能。
二是探索技術轉移機構模式,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的資本市場運作機制。積極學習借鑒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以資本推動、搭建技術轉移機構促進科研機構、高校專利領域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的有關先進做法,設置專業性獨立運營的大學專利技術轉移實體組織,探索建立以技術、專利為主的無形資産定價體系。在新技術和新産品進入市場初期,適度擴大政府採購幫助企業度過初期階段,加速科技成果市場轉化,豐富資本市場運作模式。探索粵港澳三方共同籌建、各方互認的灣區科創企業技術、智慧財産權專業評估機構,推動科創企業技術、智慧財産權等要素跨區域高效流轉。
三是構建澳門跨境資本交易平臺,優化金融資本生態。在澳門設立跨境人民幣結算中心和以人民幣為計價的證券交易所,發揮澳門中葡平臺和人民幣清算中心作用,使澳門金融市場成為中葡跨國投資的金融服務平臺,吸引葡語系以及“一帶一路”沿線的海外資本到澳門投資,形成境外人民幣市場,優化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生態,促進金融創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四是借力資本市場,構建國際創新資本流動通道。支援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與專業化資本運營平臺建立對接機制,建立國際資本合作戰略新高地。以粵港澳大灣區專業化資本運營平臺為載體,建立國際資本合作戰略新高地。加強粵港澳大灣區與國外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合作,建設國際創新創業産業園,探索設立國際聯合研發基金、風投基金、科技發展計劃、政府間合作協議等多種方式,拓寬科技創新合作方式,豐富國際高端資本市場要素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