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瞻:時隔30年增設界別,中國政協此次調整具何深意?

發佈時間: 2023-02-24 12:32:46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作者: 朱賀 | 責任編輯: 張靜

中新社北京2月23日電 題:時隔30年增設界別,中國政協此次調整具何深意?

2023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中國政協增設的環境資源界別即將亮相。

連日來,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資源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室主任閔慶文,正為兩會提案做最後準備。包含閔慶文在內,85名來自能源、化工、環保等領域全國政協委員組成的環境資源界將開啟未來五年履職。

繼1993年第八屆全國政協增設經濟界別後,時隔30年,中國政協再增新界別,這一重要調整背後具有怎樣的深意,成為近期各界關切的熱點。

  深意一:時代之需

“自全國政協成立以來,界別幾經調整,都與國家不同時期工作重點的變化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浙江(嘉興)中外政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周淑真受訪談道,此次增設新界別,反映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重心的轉變。

“應時之舉,應有之義”,閔慶文表示,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對環境資源的重視上升到新高度。新界別的誕生符合國家發展之需。

十年中,在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前進的路上,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閔慶文説,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環境資源問題日益凸顯,“已不再局限于相關領域專業人士的研究探討,也為社會各界所關心,在協商議政平臺增設新界別正是回應此方面的需要”。

深意二:民主之需

協商民主是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在周淑真看來,“環境資源界”界別的增設,是更好反映社會各界願望訴求、提升全過程人民民主有效性的重要舉措。

新界別中加入不少新面孔,讓“能源”特色凸顯出來。中新社記者梳理髮現,新界別有十余位政協委員從事能源相關行業或研究工作,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戴厚良,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溫樞剛,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韓君等。

“能源行業人士參與到全國政協的協商議政中,有助於相關領域實際問題的解決,同時增強其節約環保意識,為社會提供更好的能源産品,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周淑真向記者分析,新界別將科研者與實業家匯聚一處,令産學研互補結合,通過政協平臺發揮更大作用。

深意三:專業之需

閔慶文告訴中新社記者,新界別設立,能更好聚合委員們對相關議題的觀點意見,提升建言資政品質和效率。

像閔慶文一樣,新界別中有多位政協委員連任,他們多為生態環保相關領域官員或學者,曾在上一屆政協的科學技術界、農業界、經濟界和九三學社等界別履職,如今將圍繞環境資源議題議政建言。

環境資源界的籌備工作始自上一屆全國政協。2020年8月,第十三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增補了40余位委員,彌補了該專門委員會專業力量相對薄弱的短板,為後續增設界別做了準備。

周淑真指出,此舉既是政協隨時代變化而不斷創新、豐富履職方式的生動實踐,也是國家給予政協的重任——為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增設新界別,中國地方政協已先行啟動。在今年初地方兩會召開期間,各省區市政協紛紛涌現“資源環境界”或“環境資源界”。同樣作為北京市政協環境資源界的委員,閔慶文已提前感受到新界別的履職力量,委員們討論的議題也從各自相關領域聚焦到環境資源上來。

深意四:視野之需

近年,中國持續推動生態修復、污染防治和綠色降碳,生態治理成效獲國際社會廣泛讚譽。周淑真認為,中國政協此次調整,進一步表明國家對環境資源議題的重視程度,更有利於凝聚專業人士之智助力全球治理。

周淑真談道,保護生態環境、妥善應對氣候變化,維護能源資源安全,是現今全球亟待解決的問題,“因為關係到任何人,關係到你我他,需要長遠規劃”,她期待新界別的政協委員們展現真知灼見,“提得出真問題,找得到解決辦法”。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閔慶文期待,新界別為新一屆全國政協注入新鮮氣息,也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凝心聚力,更為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清潔美麗世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