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林:堅持制度自信 保障能源安全

發佈時間: 2023-02-14 09:45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王宜林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紀疫情、大國博弈、烏克蘭危機等重大變化與科技進步、經濟轉型、社會變遷、文化發展等因素相互交織疊加,使得能源安全形勢更趨複雜嚴峻。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

去年以來,美國得州大停電事故暴露出美國能源系統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歐洲爆發以電力、天然氣短缺為主的區域性能源危機,並通過不同能源品種和國際能源市場間聯動效應向全球各地傳導。今年烏克蘭危機則進一步放大了供應中斷風險、加劇了國際能源市場紊亂、引發了價格劇烈波動。全球性能源危機的不斷演進正衝擊世界經濟社會正常運轉體系。一方面,能源價格全面飆升導致2022年全球通脹率上升,並創出1991年第三次石油危機後的最高水準,歐美各國通脹率創數十年新高,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驟增。IMF稱,超過60%的低收入國家正在或即將陷入債務困境,2023年全球超過1/3的國家經濟將下滑。另一方面,歐洲及多地民眾陷入一場持續升級的生活成本危機。截至2022年8月底,儘管歐洲各國政府已累計發放2760億美元的能源補貼,但仍將有數千萬歐洲家庭無法負擔取暖費用,英國民眾的能源帳單預計達到上一年的3倍以上,半數家庭因此陷入“能源貧困”。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在疫情、糧食危機、能源危機和經濟危機的“四重打擊”下,兩年來全球低收入人口增加約7000萬。

與國際形勢相比,中國的表現可謂“風景獨好”。儘管油氣對外依存度高,但我國能源整體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以國有經濟為主體的能源供應體系和以人民為中心的能源價格機制,實現了國內能源供應的充足可靠和價格的穩定可控,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應對危機方面的優越性。

為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出如下建議:

一、堅持發揮制度優勢,不斷完善中國特色能源安全保障體系。一是構建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戰略資源保障制度體系。將戰略資源供應安全問題提升到國家戰略安全的高度,對外強化與主要資源國的經貿、政治、軍事聯繫交流,拉緊油氣以及關鍵礦物進口的利益紐帶;對內構建國家主導、企業支撐的戰略資源管理體系。設立國家戰略資源管理的專門機構,組織制定戰略資源國家戰略規劃,針對不同礦物、不同資源國制定風險預案,協調關鍵礦物政策和規劃計劃。完善政策法規及産業保障措施,通過財稅優惠等方式,引導優質社會資本參與對關鍵礦物的開發利用,降低國內資源開採成本,加大國外優質資源獲取力度。二是更好發揮國有企業、國有經濟的基礎性保障作用。持續完善油氣行業支援政策,加大對非常規油氣和難動用儲量的補貼力度;保障油氣勘探用海用地需求,協助解決軍事/通航受限區內油氣田開發以及探礦權退減問題,完善對非常規、難動用儲量的財稅政策;加大石油企業間油氣區塊的流轉,完善技術標準體系,促進地質資源共用。完善能源企業保供穩價相關政策,擴大能源保供基金支援範圍,對三大石油央企高價進口天然氣和煉油環節虧損予以融資支援;對央企保供所産生的虧損採取差異化考核;對履行保供責任的油氣進口和加工企業給予稅費減免。三是持續深入推動能源領域市場化改革。深化電力體制和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突出市場對供需的調節作用,提升能源供需彈性。加快建立更加開放多元的“X+1+X”能源市場格局,以經濟手段調動多元市場主體參與調峰和保供的積極性。加強需求側管理的手段和能力,建立可中斷用戶的價格補償機制,推進非公益性用能價格市場化,鼓勵企業間以長協方式建立與成本接軌的定價機制。

二、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夯實國內“壓艙石”能源安全基礎。一是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超低排放燃煤發電,加快現役燃煤機組升級改造,逐步提高電煤在煤炭消費中的比重,推進煤電節能減排升級改造。推進煤電科技進步,提高燃煤發電效率。推進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鼓勵發展煤基多聯産項目。推廣應用高效節能環保型鍋爐,加速淘汰落後鍋爐,分階段、分地區淘汰20蒸噸/小時及以下的燃煤鍋爐;鼓勵發展熱電聯供、集中供熱等供熱方式。二是打造油氣原創技術策源地。牢牢把握原創技術策源地內涵要義,以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産力度為出發點,科學佈局策源地建設工作。著力強化基礎性、緊迫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佈局攻關,集聚創新要素、深化協同創新、促進成果轉化、優化創新生態,穩步推進涵蓋核心技術、關鍵裝備、整合應用、標準規範、檢測檢驗等自主可控的油氣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支撐構建我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油氣産業鏈、供應鏈。重點攻關深層、深水、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技術與核心技術裝備,實現核心裝備國産化,持續優化創新生態,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創技術策源地。

三、有序有效推進能源轉型,構建好能源發展新格局。一是堅持“先立後破”,穩妥保障能源安全。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積極落實“1+N”能源政策體系的部署要求,堅持能源發展先立後破原則,處理好化石能源逐步退出與新能源有序接替的問題,積極應對能源消費總量增長對能源清潔低碳發展的挑戰,統籌推進能源安全與能源轉型的關係,加快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以恰當的能源組合實現傳統化石能源向新能源的過渡。二是以“雙碳”目標為牽引,充分發揮好各能源品種的優勢,構建能源發展新格局。明確煤炭兜底保障能源定位,推動需求穩步下降;大力發展石油化工,進一步突出石油的原料屬性;更好發揮天然氣清潔、靈活優勢,打造支撐新能源發展最佳夥伴;注重“儲能調峰”和“風光水火儲”一體化發展,穩健推進剩餘水電資源開發。三是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創新核電技術與利用方式。充分利用現有産業能力,合理確定核電站佈局和開發時序,保持平穩建設節奏。穩步提高核電在我國能源電力結構中的比重,有力提升我國能源安全保障水準。同時,加強基礎研究和先進核電技術研發,提升核燃料迴圈前後端能力,突破後處理技術瓶頸。

四、加強國際合作,發揮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作用。一是以“一帶一路”為重點,加大國際能源合作力度。聚焦“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和重點項目,深入推進與主要油氣資源國的合作,鞏固並提升國外油氣資源掌控能力。通過在資源、技術、資本等領域開展全産業鏈深度合作,保障海外油氣項目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帶動中國能源裝備、技術、標準和服務協同“走出去”,打造中國品牌。深度參與全球能源治理,提升我國在油氣資源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二是關注重點地區和重點領域,推進能源貿易多元化。在維持好現有進口來源國的基礎上,通過能源外交,拓展進口新渠道,擴大貿易量,提升自主可控資源規模,減少對單一國家和地區的過度依賴。重點加強與中亞-俄羅斯地區國家的油氣開發合作,優化進口來源結構,保障國家進口穩定與安全。推進海外能源資源運輸渠道多元化,鼓勵國內外天然氣進口商合作,通過聯合採購等方式拓展保供渠道。

(作者係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黨組書記)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