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茹:讓民企在助力鄉村振興中更好地展現責任擔當

發佈時間: 2023-02-03 10:41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謝茹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參與力量,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兩個健康”的有力有效抓手。自啟動以來,民營企業積極響應,取得積極成效,但實踐中方法手段不多、參與路徑不寬、共興合力不強等問題,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動的效果。要統籌幫與興、企與村、義與利的關係,把準行動方向,匯聚行動合力,提升行動實效,讓民營企業在助力鄉村振興中展現責任擔當,實現更好發展。

銜接“幫”與“興”

由“幫”到“興”,是目標任務、思路觀念、工作方式、幫扶舉措的全面轉變,是從向鄉村“輸血”,到為鄉村“造血”,再到實現村企共贏的升級迭代。

鞏固“幫”的成果。繼續保持原有結對幫扶關係總體穩定,保持原産業扶貧、消費扶貧、教育扶貧等幫扶延續性,確保幫扶關係不“斷檔”、幫扶項目不“爛尾”、幫扶資産不“閒置”。全面開展“萬企幫萬村”行動“回頭看”,逐村、逐企摸底排查,對因企業退出行動而受影響的幫扶人口,及時新增企業接續幫扶。

用好“幫”的經驗。將脫貧攻堅期間“萬企幫萬村”行動積累的有效經驗模式,如為凝聚部門行動合力而形成的動員體系、調度機制,為激勵企業有效參與而創設的金融服務、政策支援等,進一步完善用於“萬企興萬村”行動。

把握“興”的要求。策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目標和要求,把興村對象轉向所有農民,把興村任務轉向推進鄉村五大振興,把興村舉措轉向促進發展,堅守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堅守耕地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民利益保護三條紅線,引導民營企業在推進項目發展中與鄉村振興戰略方向、政策導向相一致。

聯結“企”與“村”

許多民營企業發端于農業,與農村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關鍵要把企業的力量與鄉村的需求匹配好、對接好,讓企業、鄉村、農民形成建設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實現既興村,也興企。

以鄉情為紐帶,引導企業回報家鄉。發揮民營企業熟鄉情、重親情優勢,深入推進“回報家鄉”專項行動。強化東西部協作,引導東部地區民營企業到西部開展幫扶,依託省內對口幫扶關係,組織民企參與省域內“富幫窮、強幫弱”工作。

以項目為依託,促進村企合作共贏。立足資源優勢,統籌興業與興村,鼓勵企業在鄉村發展鏈條長、農民參與度高、覆蓋面廣的項目,引導規模經營的企業幫助更多村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探索村莊發展長效機制。

以服務為保障,穩固村企結對關係。鞏固“一企結對一村”成果,充分發揮商會影響力、號召力和組織引導作用,探索企業聯盟結對、商會協會結對等模式。整合各方資源力量,強化組織協調、政策支援、項目資訊、臺賬管理、金融服務等保障,共同為企業參與行動做好需求銜接、資金銜接、服務銜接和機制銜接,形成左右聯動、上下貫通支撐格局。

兼顧“義”與“利”

民營企業投身鄉村振興,既是履行社會責任的應有之義,也是實現自我發展的重要機遇。要大力弘揚“義利兼顧、以義為先”的光彩理念,將“萬企興萬村”打造成為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獨特優勢的特色品牌,打造成為體現民營企業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響亮名片。

以激勵揚“義”。建立典型培樹、“興村”認定等評價體系,推進實驗項目體系建設,借鑒脫貧攻堅時期創設“脫貧攻堅獎”的做法,建立鄉村振興榮譽制度,激勵引導更多民企參與行動。大力宣傳各地涌現出的先進企業、先進人物、先進事跡,增強民營企業的使命感、成就感、光榮感,為行動開展營造濃厚氛圍,凝聚精神動力。

以共贏保“利”。相較于“萬企幫萬村”,“萬企興萬村”應更加關注企業如何在參與中兼顧實現好自身發展,只有企業不斷得到發展,支援鄉村振興才可持續。要因地制宜,幫助企業選好參與切入點,加大政策支援,搞好服務協調,讓企業在參與中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義利兼顧,既要利己,也要利他。要加強引導規範,激勵民營企業將自身發展與農村發展、個人富裕與農民富裕有機結合,促進企業、村集體、農民在共建共用、致力共同富裕中,同頻共振、多方共贏。

(作者係全國政協常委,江西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主席)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