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華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永綻放
——訪2022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獲得者鄭大發
鄭大發: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湖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2021年5月,鄭大發委員在吉林延邊琿春朝鮮族老鄉家入戶調研。
本報記者 張麗
“榮任‘政協委員’,是對我本職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時我也深切感受到這份榮譽帶給我的責任。”就是這份責任感,讓全國政協委員鄭大發在5年的履職生涯中,忙碌而充實著。
線上“活躍”于多個委員讀書群,線下走遍多個少數民族地區;與委員共商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發展大計,與界別群眾一道爭取更廣泛的人心和力量……他以“責任委員”的擔當精神,發揮專業優長,積極建言獻策。在讀書中思辨、在調研中丈量、在基層裏紮根,他的履職都離不開一個信念: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永綻放。
委員讀書中凝聚民族團結共識
每天下午2:30,作為全國政協線上讀書活動第10期“中華文明與民族文化”讀書群群主的鄭大發都會準時在群裏發送《從自在到自覺——中華民族觀念的提出、發展和形成》的專題導讀文字。自2022年9月1日起,他已連續4個多月主持群中的導讀工作,發送140期、90多萬字。不僅如此,每天晚上還組織委員專家圍繞“歷史文化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專題,就民族領域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展開深入研討。這只是他作為這一期讀書群群主的部分工作。鄭大發説,他是累並快樂著,特別是當看到全國政協領導與委員在讀書群中互動交流,就一個個問題形成一個個共識時。
在群中,他還邀請了一個特殊的專家團隊——北京師範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培育基地專家學者——來發表有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導讀。鄭大發不無自豪地介紹道,這一團隊中囊括了瞿林東、晁福林、鄭師渠等多位資深學者。這些資歷高、年齡也相對高的專家都是自己做導讀,特別是輪到已80多歲高齡的瞿林東親自“上陣”時,主持人鄭大發更是化身為“守護者”,儘量保證導讀時間在晚上8:30之前結束。
這,是鄭大發在委員讀書活動中的一個縮影。
自2020年全國政協開展委員讀書活動以來,鄭大發已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擺脫貧困”“畫出最大同心圓”等多個讀書群中承擔導讀任務,談得最多的就是民族工作特別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很多真知灼見都獲得全國政協領導與委員們的廣泛好評。
也是在一次次互動交流中,在一個個問題解決中,鄭大發對於“中華民族”的觀念研究越來越成熟,並取得了豐碩的建言成果。
他談起幾個讓他印象深刻的問題。
有領導問,怎樣認識費孝通先生在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漢化是否等同於現代化的問題?鄭大發通過闡述系列例證回復道,漢化不等於現代化,因為現代化不是哪一個民族的專利,而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要求;漢族在現代化,少數民族也在現代化,只是漢族可能比少數民族先一步現代化而已。如英國最早開始工業化,但後來的國家進行工業化,並不叫英國化,因為工業化不是英國的專利,而是人類社會的進步要求。
有委員提出,能否用帶有原始社會解決矛盾的傳統方式,如喝酒數豆來解決現代社會的矛盾問題?鄭大發表示,民族文化的差異性並不等同於民族文化的落後性,我們要包容民族文化的差異性,而不是保護民族文化的落後性,一些在現代社會中已經落後、但有其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的東西,我們可以把它們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保存下來,但不能推廣和提倡。
還有人談到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學習本民族語言文字的關係問題,鄭大發闡釋道,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必盡義務,必須學;而學習本民族語言文字是少數民族的權利,可以學也可以不學。
……
就是這樣深入淺出的問答思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委員開始關注以往覺得高深難懂的民族問題,也讓鄭大發對於民族問題的見解越來越系統化。他進一步認識到,學術研究也要加強政治自覺,樹立正確的政治意識。“研究什麼不研究什麼,都是有選擇的,這種選擇與研究者自身的政治觀念、文化觀念等密切相關,我選擇將學術研究與政治、現實結合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服務、吶喊。”
在記者聯繫鄭大發委員採訪時,他正在整理《從自在到自覺——中華民族觀念的提出、發展和形成》的書稿,並欣喜地説,這本書爭取在今年出版。“這本書的最大特點在於整理了中國共産黨關於中華民族觀念從最初使用、到演變發展、到最終形成的過程,揭示了中國共産黨在對中國少數民族有了進一步認識、對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了進一步認識的基礎上,是如何形成自己的中華民族觀念的。中華民族從自在到自覺的偉大轉變,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了堅實基礎。”面對此書,鄭大發侃侃而談,畢竟這本書他整整“磨”了10年。
都説十年磨一劍,而鄭大發已經有兩本“十年磨一劍”的論著了,另一本是他在2003年至2015年間“磨”出的《中國近代民族復興思潮研究》,該書以抗戰時期的知識界為中心,首次對中國近代民族復興思潮做了全面而系統的研究。待《從自在到自覺——中華民族觀念的提出、發展和形成》出版後,鄭大發馬上又要投入全身心“磨”有關近代中國人探索國家發展道路的第三本論著了。
問他為什麼勁頭這麼足?他説,作為在中國共産黨培養下成長起來的少數民族知識分子,作為全國政協少數民族界別的委員,自己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各族群眾團結和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理應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促進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光和熱。”他説。
調研協商中做好民族工作
新疆、吉林、遼寧、廣西、雲南、四川、內蒙古、青海、西藏、貴州、湖南、湖北……5年來,鄭大發積極參加全國政協提案委、民宗委組織的重要調研協商活動,走遍這些省份的多個少數民族地區,深入基層、紮根人民,切身感受著這些少數民族地區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少數民族地區繁榮發展建言獻策。
2021年,鄭大發跟隨全國政協民宗委組織的調研組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調研,這裡曾經是我國最大的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在鄭大發查閱調研地相關資料後,落後偏僻、環境艱苦成為脫貧前涼山州留給他的印象。等來到位於大涼山腹地的布拖縣,一個以前全國貧困發生率最高的縣時,鄭大發説,其在資料上的“所見所聞”早已“舊貌換新顏”,很多不宜人居的貧困村村民搬遷至集中定居點,住上了新社區。他們來到一個名叫“依撒”的社區,一排排锃光瓦亮的新樓房呈現在眼前,裏面安置著3800戶15000多人。“幼兒園、中小學校、醫務室、文化活動室、電影放映室、圖書展覽館等一應俱全,與之前人和牲畜基本生活在一起、院子裏都插不上腳的生活環境截然不同。”鄭大發敘説著調研時的最初感受。
其間,鄭大發來到“依撒”社區的廣場上,人們正在跳著歡快的廣場舞。有人將他拉進跳舞的隊伍,“挑戰”一下跳廣場舞。“這還是我第一次跳廣場舞,非常興奮,因為僅從他們時時洋溢著笑容的臉上,他們日常的載歌載舞中,就可以感受到當地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安全感、幸福感與獲得感。”鄭大發至今仍能清晰憶起身邊所縈繞的那種歡快與幸福。
調研中,有一群人時時可見他們忙碌奔波的身影,這給鄭大發留下深刻印象,那就是扶貧幹部。問詢當地居民情況時,他們如數家珍;問起他們的扶貧感受,他們説辛苦是真辛苦,但也真有成就感,因為他們扶貧的百姓是真脫貧了。脫貧成果顯著,如何讓脫貧成果更牢固、讓群眾生活更幸福,是鄭大發在涼山調研中跟當地扶貧幹部經常聊的話題。當地扶貧幹部説道,這裡正在發展高原藍莓連片種植基地等特色産業,可以解決部分百姓的就業問題,提高他們搬到新區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於是,在考察涼山州後,鄭大發提出了加強思想觀念的轉變、做大做強具有本地特色産業等具體意見建議。
“脫貧攻堅戰為什麼能夠取得全面勝利?”鄭大發説,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通過實地調研,他真切體會到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以及當地扶貧幹部的能力、百姓的努力。
2019年,鄭大發隨全國政協民宗委“西南民族地區邊境建設”調研組走訪廣西、雲南的邊境口岸與村寨。“我發現邊境城鎮空心化問題嚴峻,很多年輕人都遷移到南寧等一些較大城市。”帶著這個問題,他走訪了很多當地年輕人。這些年輕人都無一例外地談到,我們經濟條件很好,但除了好的物質生活外,還需要享受文化生活,我們要交往、要看電影、要上網。根據這些年輕人的需求,鄭大發建議加強邊境小城鎮建設,讓青年一代除了享受充裕的物質生活外,還要滿足他們日益提升的精神需求,加強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從根本上留住青年一代。
2021年,鄭大發跟隨全國政協赴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赤峰市、呼和浩特市等地開展“加強‘五觀’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主監督性調研,深感幹部尤其少數民族幹部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於是在之後全國政協召開的“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少數民族界主題協商座談會上,他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鍵在幹部”。他認為,要明確和強化民族幹部首先是黨的幹部、國家的幹部和中華民族的幹部、然後才是本民族成員和幹部的身份認同;要持續開展對各民族幹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對民族幹部的教育、使用和管理的工作中,實行一票否決制;要在制度上做出微調,將黨和國家對少數民族的一些照顧及優惠政策與少數民族幹部的自身利益剝離開來,對幹部的使用一律實行“唯德、唯才是舉”“一視同仁”的方針。
圍繞《民族區域自治法》等民族領域有關法律法規制定修訂,推動有關法律制定、修訂納入工作規劃,是鄭大發在委員履職中持續在做的一件大事。2020年底,鄭大發在參加全國政協民宗委年終座談會和中央統戰部二局年終座談會上都提出,要對制定於1984年、修訂於2001年的《民族區域自治法》進行修訂,因為有的內容已不適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主線的要求。2021年兩會期間,鄭大發提交了修訂《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提案。2021年4月1日,受中央統戰部二局推薦,參加全國人大法工委主持的一個小型專家座談會,鄭大髮根據會議有關精神,再次提出儘快制定《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的建議。2022年兩會期間,他又提交了《儘快制定〈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的提案。
“我認為制定《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的主要條件已經具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著眼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新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取得顯著成績,得到人民擁戴。這為制定《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提供了根本保障。通過脫貧攻堅,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相對落後的三區三州的社會經濟和教育事業得到較快發展,各民族之間的經濟差距、教育差距日益縮小。這為制定《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提供了社會基礎。持續不斷的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創建活動,增強了各族人民的‘五個認同’和‘三個離不開’思想,‘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已成為各族人民的奮鬥目標。這為制定《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提供了思想保證。”鄭大發強調,“修改《民族區域自治法》,並不能取代《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的制定,因為《民族區域自治法》的適用對象主要是民族自治地區和自治地區的民族,如果制定《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其適用對象則是全國所有地區和各個民族。”
“當這些提案和建議都得到有關領導批示或有關部門回復時,總會感覺到自己履職的意義與價值,更督促著自己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作出更多的努力。”鄭大發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光榮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2021年,鄭大發參加全國政協民宗委與四川省政協、四川阿壩州政協聯合組織的“弘揚雪山草地長征精神”專題調研活動。重走長征路、重溫長征史,瞻仰紅色遺址、緬懷革命先烈,讓他深切認識到加強紅色文化傳播對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加強對長征源頭和雪山草地之間聯繫的研究,弘揚長征精神,傳承保護和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等有價值的意見建議。
“回顧百年,我們可以發現,在任何階段中國共産黨都在演繹著民族共同體的實踐,黨的百年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由具象到內化的過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戰精神、艱苦奮鬥精神、改革開放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志願服務精神等,凝結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獨特的文化心理結構。”鄭大發的有感而發中,沉澱著理性思考。
自主調研中推進鄉村振興
委員履職,激發著鄭大發在本職崗位上不斷結出新的學術碩果;學術碩果,又不斷為他的履職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養分。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出身於湘西土家族村寨的鄭大發一直在關注鄉村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鄉村的建設。他在2019年至2021年連續三年對鄉村振興、農村建設、農民生産生活等進行自主調研,深入基層群眾察實情、謀實策。
鄭大發分析自己鄉村調研中的重點:黨向各族人民作出的“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決不讓一個民族地區落伍”的莊嚴承諾已成為現實,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千百年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了根本解決,這就需要我們更加關注如何在鄉村振興建設過程中讓百姓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於是在持續的調研中,他不斷提出要充分發揮農旅結合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更好促進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留住鄉村文脈、重視農民心理建設、激發農民奮鬥精神等建議,展現著“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和擔當。
其實,在學術研究領域,鄭大發早在2000年就著有《民國鄉村建設運動》一書,這是國內外第一本系統研究民國鄉村建設思潮和運動的論著。他説,民國時期有一批知識分子參與鄉村建設,通過建立試驗區探索鄉村振興之路,並取得了很多成績,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予當下鄉村振興以借鑒意義。但這場鄉村建設運動未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原因在於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農民沒有土地,就無法解決百姓的經濟負擔。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脫貧攻堅的奇跡成功實現,鄉村振興之路順利開啟。
帶著歷史印記,帶著問題意識,鄭大發在鄉村調研過程中積極發現問題並探尋解決問題的方式。比如面對鄉村“合村並居”中出現的大拆大建現象,鄭大發發現,在鄉村城鎮化進程中“合村並居”有其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需要,有利於資源的整合和開發利用,但在農村搞大拆大建,易使鄉村文脈被飛速發展的現代化進程所沖淡、對農村現有生態造成破壞。於是他提出應當實現從“大拆大建”到“留改拆並舉、以保留保護為主”思維及行為的轉變,使鄉村建築、鄉村環境仍保有時間的色彩、人情的溫度,為鄉村振興凝聚起根與魂。
委員履職讓他從“書房”中走出來,堅定了政治站位,開闊了眼界,樹立了大局觀意識。再次“走進書房”時,因為對社會的更深了解,讓他對學術研究更賦予了它的社會與時代的價值。“學術研究一定要和社會結合起來,要關注現實,要回應時代聲音,要反映群眾呼聲,因為我們生活在社會中。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我在專業領域不斷提升。”鄭大發感慨道。
這也讓他更加堅信,立足新時代新征程,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將伴隨著中華民族的繁榮強大而日益強化,中華民族大家庭共有的精神家園必將鑄就在每個中華民族兒女的心中。“我將繼續努力,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凝心聚力,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鄭大發最後向記者表示。
(本版圖片由本報攝影部及受訪委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