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文旅、人才引進,港澳委員建言首都發展

發佈時間: 2023-01-18 13:29 | 來源: 新京報 | 作者: 張璐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1月16日,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舉行“市政府主要領導與港澳委員港澳臺僑工作顧問專題座談會”。多位委員和顧問圍繞文旅發展、人才引進、創新藥産業、公共衛生服務等問題進行建言。

馬志剛建議:培育萬億級創新藥與新型疫苗的産業集群

北京市政協委員、高通資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志剛建議,北京引領全國培育萬億級創新藥與新型疫苗的産業集群。

他説,創新醫藥行業具有高風險、高投入、高技術、長週期的特點,對外部條件要求很高,包括穩定的政策環境、科學的監管、深厚的基礎研究、便利的臨床試驗設施、完善的公共服務和可靠的上下游供應鏈等。創新醫藥産業發展需要政府、高校、公共服務平臺、風險投資機構和創新企業融合發展,而北京在這方面的優勢領先全國。

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醫療機構雲集,基礎研究、臨床試驗的條件在國內遙遙領先,而且技術人才儲備豐富、創新産業上下游貫通,有助於技術交流、良性競爭和新産品落地。

他建議,培育創新藥、新型疫苗等産品,使之成為“北京創新智造”的新名片。持續完善政策環境,強化基礎研究體系,建立高水準研發機構,開展關鍵技術攻關;鼓勵領軍企業創新發展。

加速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和雲計算應用,新技術將有助於提升研發效率,覆蓋靶點發現、藥物篩選、臨床研究等多個環節。另外,新技術的應用對於中國醫藥健康數據的完整性、連接性和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有待制度層面通過數字化改革進一步突破。

何超瓊建議:推動非遺與旅遊融合高品質發展

《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提到,開展“非遺+旅遊”等合作;探索與港澳臺地區、國際友好城市的非遺互動交流。北京市政協常委、天機亞太集團有限公司主席何超瓊建議,推動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與旅遊融合高品質發展。

1月16日,“市政府主要領導與港澳委員港澳臺僑工作顧問專題座談會”舉行,北京市政協常委、天機亞太集團有限公司主席何超瓊舉手發言。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她表示,旅遊是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有力推手,兩者融合可以讓旅遊傳播古都氣韻,用簡單但可以激發好奇心的故事把體驗感放大。非遺是最好的原創,運用最尖端的科技數字化創意,與全球不同現代藝術家跨界合作,在不失去傳統技藝和傳承的同時,讓非遺跨界破圈。

她舉例説,最近澳門一家綜合企業邀請了翻糖手藝人,用翻糖雕塑創作了嶺南風俗中的“舞獅”和“茶樓文化”等場景,將非遺文化注入作品中,製作的原料卻是西方傳統做蛋糕用的翻糖。“這種中西組合的翻糖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提高了非遺的關注度。”

現在的旅遊體驗在不斷升級,追求深度、沉浸式的體驗成為年輕人的時尚。政府可以鼓勵深度挖掘非遺,支援滋養非遺誕生的地區,鼓勵非遺相關的産業或企業積極參與到保護非遺的隊伍中,帶動相關産業共同參與到旅遊文化高品質結合當中。

“我帶領的企業曾連續十幾年主辦嶺南傳統非遺文化獅王爭霸賽,我們開始尋求更豐富的推廣方式,2021年發展了‘美獅IP’的旅遊體驗産品,為遊客創造一種品味澳門的全新模式。”

她表示,未來在深化京澳交流中,她願意為非遺保護傳承開展多層面的互動,支援北京“非遺+旅遊”相關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為實現2025年目標而發揮好政協港澳委員的“雙重積極作用”。

黃永光建議:通過僑團僑社等吸引海外留學人才回流

北京市政協委員、香港信和集團副主席黃永光建議,做好後疫情時代高層次人才的引進。他説,2019年底以來,全球經歷了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一些主要國家的人才戰略和政策有很大的調整,這加劇了全球人才的競爭。“這些新的變化有危也有機。北京市可以推出一系列政策,用完善的環境提升人才來北京發展的信心。”

他建議,建立更有吸引力的海外人才引進政策,從政府主導模式向“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模式轉變,進一步加強政府部門、用人部門、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社會組織的統籌互動。

此外,通過各國僑團僑社、人才協會和人才組織,大力吸引華裔人才和海外留學人才回流。進一步創新外籍人才工作許可制度,支援外籍人才辦理工作許可證,試點推進創業孵化期內的人才團隊工作許可證制度;為外籍高層次人才提供出入境和居留許可便利。

他建議,積極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比如可以設立“外國來華工作許可‘不見面’審批”。借鑒國際做法,推出海外人才的個稅政策與融資激勵計劃。海外人才的家屬在獲得北京戶籍前允許報考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等公職。海外人才與單位簽訂意向協定後,即可申報人才計劃。

毛大慶建議:搭建一體化公共衛生服務網路和平臺體系

北京市政協港澳臺僑工作顧問、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就北京公共衛生管理和老齡友好社會體系建設進行建議。

他認為,應結合過去三年的經驗與不足、結合其他國際大都市的先進經驗,政府牽頭搭建完善的“一體化公共衛生服務網路和平臺體系”,將遠端醫療能力、品牌連鎖藥房、社區醫院、家庭醫生、應急救援等整合于一個高效、便捷的平臺上。表達形式可以是APP、小程式等。設計要基於用戶思維、目類清晰、便於搜尋,同時兼顧非熟練網際網路用戶的使用。

同時,利用這個平臺,定期發佈科學防疫科普知識、用藥常識、注意事項,並實時更新,依據特定人群的週期性感染數據、優勢流行毒株統計、發病急診、診療服務端口是否達峰、危重病人救治數據是否處於高位平臺期等資訊和數據,進行資源調度。這對於優化醫療資源佈局、完善分級診療體系、擴展“院外診療”能力、疏解三甲醫院負擔都大有好處。

他建議,建立未來五年常住人口老齡化動態預測系統,包括每個社區、街道建立80歲以上深度老齡化人口的數據檔案;對於獨居、失能失智老人專門進行標注。街道、居委會與物業公司、專業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合作,建立對上述人群定期聯絡、到府風險排查的社會關懷機制。為未來進一步建立老齡化社會應對機制,奠定堅實的基礎。“很多子女是願意付費購買這樣的服務的。”

同時,對不同區域主力醫院的ICU接待能力進行一次摸排和分析。對薄弱區域進行補充完善,並依據未來五年的老齡化趨勢進行相關壓力測算,做出醫院建設和應急體系的規劃與投資指南。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