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政協圍繞推進港口高品質發展開展協商議政小記

發佈時間: 2023-01-09 09:40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張文敬 雷蕾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本報記者 張文敬 雷蕾  3300多公里綿長海岸線,近16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這是山東引以為傲的戰略資源。2019年8月,山東省成立省港口集團。2022年,山東港口吞吐量達到17.5億噸,集裝箱量突破3700萬標箱,繼續穩居全球第一和第三位,增幅分別達6.4%和8.7%,整體競爭力再攀新高,實現歷史性跨越。

近日,在山東省政協召開月度協商會上,圍繞“融入雙迴圈,推進山東港口高品質發展”協商議政。省政協主席葛慧君對籌備工作高度重視,要求協商有力度,議事見成效。

作為本次議題的“責任擔當”,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始終以“全鏈條式”思維推進各項工作。調研組先後奔赴東營、濱州、日照、青島等市實地調研,當面協商交流,與煙臺、威海等市政協聯動調研,商請上海、浙江等地提供典型經驗。多次赴代表性企業開展“微調研”,先後組織4場線上線下交流會,分別邀請省直部門、專家學者、企業家等進一步深入研討。

“請為‘山東港口高品質發展’建言!”依託“有事多商量”協商平臺、“界別同心匯”聚識平臺,省政協經濟委面向廣大委員和社會各界廣泛徵求意見建議;開通“民聲連線”,匯集眾智。

“港口自身軟硬體建設,港口業務內拓外聯,港口發展的當下和未來。”在廣泛調研中明確港口發展重點方向後,即從以上3個維度深挖短板不足,力求深度破題。為此,省政協經濟委還確立了5名委員、一市一縣、3個專家的建言隊伍,包括交通運輸部專家、企業代表、經濟界委員共10人,涵蓋了高層動態、基層實際、委員視角、專家觀點,力求有高度、有深度、有準度。

“但凡大國、大省,必有大港。從2018年開始,山東港口抓住一體化改革這個‘牛鼻子’,有效推動了架構重塑、資源重組、實力重振,對我省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會議一開始,葛慧君便提出,要充分認識入境口是暢通雙迴圈的“主渠道”、海洋強省建設的“硬平臺”、綠色低碳發展的“助推器”,推動實現港口經濟高品質發展是建功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題中之義。

政協委員、專家和企業代表王先進、程學展、楊留星、徐超麗、張玉蘭、張芬濤、惠增玉、秦榮菊、張立業、陳能豪分別在現場或通過視頻連線發言,就推進港産城融合發展、進出口新政策引導、內陸港建設、港口綠色智慧化改造等問題,與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廳、濟南海關、省港口集團負責同志互動交流。

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先進率先發言,他建議進一步加快內陸港佈局,逐步構建起“水運+班列+內陸港”的服務網路,打造“端到端”全程供應鏈體系,暢通國際國內互聯互通大通道,把“出海口”搬到內陸進出口企業的家門口;借鑒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模式,進一步推進絲綢之路東延。

“發展全方位海運高增值服務是航運業發展新方向,我省港口建設‘走在前’,應在深化魯港合作方面‘開新局’。”省政協委員、華魯控股集團副總經理程學展以香港為例,介紹了其從以裝卸為主的低端貨運服務型航運業向高端服務型國際航運中心轉型的案例,他建議出臺有關政策措施,引導推動山東港口高增值服務發展;建立重點港口戰略合作機制,吸引更多航運企業到山東開展業務,共建世界級港口群;吸引全球優秀的航運服務人才到山東工作,持續提升航運金融、管理、技術等服務,創新海運期貨交易、商品對衝、投融資、港口管理等業務,逐步提高高增值業務創新發展。

“做好內河航運文章,謀劃實施蘭陵陶溝河、莒南繡針河通航工程,推動臨沂由近海臨港向通江達海跨越發展。”省政協委員、臨沂市政協副主席張玉蘭的話音剛落,得到副省長淩文的回應:“臨沂的‘兩河通航’工程,我會及時跟進和推動,近期就要安排帶隊調研,這既利於增加臨沂革命老區的經濟活力,又適應港口海河聯運的規劃佈局,對加快魯南經濟圈協同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讓企業像‘滴滴打車’那樣方便‘打船’。”省交通廳副廳長高立平説,助力山東港口集團成功獲批交通運輸部首個交通強國“智慧港口建設試點”,今後將繼續加大支援力度,認真總結和充分運用“智慧港口”試點建設成果經驗,不斷完善提升“智慧大腦”平臺、“雲生態”平臺各項功能,推進港口碼頭、海事、引航、拖輪等多方資訊共用與業務協同,打造透明智慧口岸,全面提升水上交通安全保障水準和港口作業效率。

淩文表示,山東將繼續加快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建設,集中力量實現跨越發展,協同作戰實現共同發展,抱團取暖實現持續發展,真正實現“1+1>2”的疊加效應,努力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貢獻力量,在國家重大戰略上展現更大作為。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