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呂金平 通訊員 李茜茜 楊光周 起學志
“建立委員履責承諾制度,將委員聯繫界別群眾納入委員履責承諾的重要內容;建立界別召集人制度,推薦28名委員擔任界別召集人……近日,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政協主席趙曉明在全省政協深入推進委員聯繫界別群眾暨委員工作室工作會上分享交流了開展界別工作的“三五工作法”,引發各方廣泛關注。
楚雄州政協堅持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兩輪驅動,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以委員聯繫界別群眾工作為抓手,積極探索讓政協委員走進群眾、深入群眾、服務群眾。截至目前,楚雄州已建成各類委員工作室218個,已有2100余名委員與10600多名有代表性的界別群眾建立了常態化聯繫。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和委員聯繫界別群眾制度機制。近期,在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過程中,州政協緊緊圍繞打造“同心政協、有為政協、開放政協、活力政協”,組織界別委員深入調研協商、深度議政建言,為全州高品質發展貢獻政協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職業教育發展提出新的部署要求,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2022年11月2日,楚雄技師學院弘文書院內的委員工作室內氣氛熱烈。一場別開生面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會正在進行。
當天,州政協委員、楚雄技師學院黨委委員羅思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同學們解讀黨的二十大報告,並與大家就新時代青年工作、高技能人才培養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積極利用委員工作室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羅思寶委員近來的工作日常,這背後體現的是州政協的高位統籌和制度保障。
州政協著力強化界別工作,相繼出臺《政協界別召集人制度》《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各專門委員會聯繫界別制度》《政協委員聯繫界別群眾制度》等文件,持續在拓寬界別工作範圍、建立長效機制等新課題上“破題”。
“制度明確每名政協委員至少聯繫5名界別群眾,一年至少聯繫2次,可採取談心談話、走訪調研、座談討論以及線上交流等方式開展。聯繫服務的內容包括:思想政治引領、宣傳政協事業、廣泛凝聚共識、了解社情民意、助力民生改善、促進社會和諧六個方面。”州政協委員聯絡委員會主任楊林本介紹道。
有了制度保障,如何具體開展工作?州政協堅持把委員工作室作為委員聯繫界別群眾的平臺載體,出臺指導意見,統一建設標準,明確功能定位,規範運作管理。
“火熱”的工作局面隨即打開。依託州人民醫院建立的醫藥衛生界委員工作室,20名醫藥衛生界州政協委員進駐開展工作,委員們將工作室作為學習交流的平臺和聯繫界別群眾的新途徑,圍繞群眾對醫療衛生行業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開展調研討論,積極建言獻策;依託州檔案館建立的社科界委員工作室,10名社科界委員進駐其中,定期開展理論研讀、政策宣講、走訪界別群眾、召開民情座談會等活動,實現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
走進雲南榮楚律師事務所,“王春波委員工作室”幾個醒目大字隨即映入眼簾。
該工作室的“主人”王春波介紹,目前入駐工作室的成員既有專業的律師團隊,也有來自公、檢、法部門的特約調解員,大家依託工作室,積極發揮各自專業特長,深入機關、企業、鄉村、社區,開展法律援助和公益法律諮詢等義務服務,受到群眾熱烈歡迎。
在州政協的引領下,全州各級政協委員聯繫界別群眾工作遍地開花。設立在楚雄第一中學龍泉書院的“張蕓委員工作室”通過建立微信群,定期收集所聯繫的界別群眾的意見建議,並把大家的呼聲轉化為提案、社情民意資訊,有效推動解決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設立在雙柏縣鄂嘉鎮舊丈村的董樹平委員工作室,為附近的村民群眾提供免費開放式閱讀服務,並定期舉辦農業技術培訓、文學創作交流輔導等活動,影響和帶動廣大農民群眾形成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社會風尚。
如今,在彝州大地,一個個委員工作室就像一座座“連心橋”,嵌入城鄉之中,融入群眾生活,成為推進政協工作向基層拓展延伸的“前哨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