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牢牢扭住製造業當家這個關鍵,精準發力,持續攻堅,久久為功,爭創高品質發展新優勢。”12月5日,在廣東省政協召開的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上,省長王偉中與粵商深入協商交流,為堅定發展信心注入了力量。
過去5年,像這樣高規格、高層次的對話每隔半年就要進行一次,為企業排憂解難,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有效施策建言聚智、凝聚共識。同樣在12月,廣東省不少市、縣也密集舉辦了企業家與政府主要領導面對面協商活動,組成了一道亮麗的廣東協商民主“風景線”。
■ 邊協商邊推進工作
進入新發展階段,經濟大省廣東面臨經濟增速減緩、轉型升級壓力加大、外貿出口下滑、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迫切需要拓寬政府和企業間的協商對話渠道。2017年,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應運而生。
每年年初,省政府與省政協一起研究和商定黨委政府和企業共同關注、急需協商解決的重點議題開展民主協商。營商環境優化、品質強省建設、科技創新、“兩個合作區”建設……都被放到協商桌上討論。5年來,共有170多名粵商代表與省長在這一平臺上深入協商交流,不少協商成果被吸納到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重要政策舉措中。
確定議題、前期調研、協商對話、成果轉化,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逐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據省政協經濟委主任梁維東介紹,協商座談會注重發揮政協組織平臺、協商平臺、工作平臺的重要作用,著眼于擴大政協協商參與面和開放性。一方面,在調研階段注重拓寬參與面和調查面,另一方面注重參會代表的協商議政能力和社會影響力。
發展不平衡問題一直困擾著廣東,鄉村更是一大“頑疾”。為此,廣東省政協連續5年圍繞“三農”重點工作開展協商式民主監督。5年來,約500人次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參加了民主監督調研,深入約600個農村鄉鎮,這是近年來省政協調研範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深遠的活動。
省政協農業農村委主任陳祖煌説,民主監督的過程,成為了全國、省、市、縣四級政協委員了解體驗鄉村振興戰略帶給農村新變化的過程,成為了政協委員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提出解決問題方案的過程。廣大政協委員融入鄉村振興中,成為其見證者、傳播者、探索者和實踐者。
邊協商邊推進工作,是一個重要特點。在民主監督過程中,省政協堅持重大的、普遍性的問題報送省委省政府,具體的、地方性的問題現場與省直部門、地方黨委政府協商解決。調研組把調研了解到的基層幹部群眾的想法、困難進行梳理分類,與各部門、各地方進行反饋、核實。就政策措施貫徹落實中出現的突出問題,通過召開協商座談會等形式,爭取就地解決問題推進工作。
近年來,省政協組織委員、專家、部門負責人等“現場會診”,為解決江門農村華僑危舊房拆改難題、梅州山區分散農戶集中污水處理難題等20余項群眾關心的民生實事,提供了可行方案。
連續5年的鄉村振興民主監督調研,摸清了廣東省鄉村振興的“家底”與“痛點”。
為進一步深化民主監督成效,省政協還把民主監督過程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列入第二年的常委會議政、專題協商等重點工作,開展持續深入的專項調查研究,提升了建言“靶向性”和資政“含金量”。例如,在2018年民主監督基礎上,2019年把“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助力鄉村振興”列入了常委會專題議政,推動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鄉村醫療、教育、社會保障均等化發展的政策措施。
5年來,省政協共組織了67次重點協商議政、開展了248次調研視察、提交了240份報告建議,有效推動人民政協制度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人民政協是專門協商機構,發揮作用靠的是協商水準。展現新時代人民政協新樣子,要強化品質意識,把提升協商議政品質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助推政協工作從‘做了多少’向‘做出什麼效果’轉變。”省政協主席王榮説。
■ “説得對”的背後
一連串成果的背後,是政協如何“説得對”的努力。
聚焦中心任務選準協商議題是前提。廣東省政協按照“黨政所需、群眾所盼、政協所能”的原則精心選題,確保政協履職與黨委政府同頻共振、合力合拍。
調查研究則是建言資政的“壓艙石”。省政協發揮位置超脫、渠道暢通的優勢,靈活運用分組調研、隨機調研、蹲點調研、跟蹤調研、聯合調研等方式,把情況摸清、問題吃透,增強調研實效。同時,通過網路問卷調查、網路訪談、視頻會議等方式,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增強調研的廣泛性和便捷性。
2020年1月,“數字政協”平臺正式上線開通,這標誌著廣東政協資訊化建設邁上了一個嶄新臺階。
“數字政協”平臺開設了“一委一品”“助力大灣區建設”“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等欄目,將線下開展的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同步放在平臺上,營造了“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由眾人商量”的濃厚氛圍,最大限度凝聚智慧、匯聚力量。
“粵省事”小程式裏的“粵政協”專區,這裡是委員密切聯繫界別群眾的重要渠道。點滴民意在“委員會客室”“提案線索徵集”“民意瞭望塔”中被政協委員一一打撈、提煉,形成提案、社情民意。
“家鄉的田地變成了高樓,長期下去會影響播種面積嗎?”“港澳的公證制度對粵港澳大灣區是否有借鑒意義?”“如何關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委員會客室”宛如一個小會場,網友和值班委員你來我往,通過線上開展討論協商,既是宣講政策、解疑釋惑,也是傾聽民聲、收集民意。
“關心民生,為民代言是政協委員的職責,參與‘委員會客室’活動,讓我對群眾切實關心的問題進一步了解,幫助我真實地建言獻策。”省政協委員王靜巍説。
省政協委員俎江濤則説,“委員會客室”把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委員思考和建議集中起來,把熱點問題與“辦實事”結合起來,通過指尖上的交流,引導委員感悟真理、辨識真理,增強了委員對黨的方針政策和創新理論的高度認同。
近年來,遠端協商的數量在省政協的履職工作中也逐漸增多,議題從青少年心理衛生健康到種業振興再到縣域經濟發展,省、市、縣(市、區)三級政協委員,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同屏協商、同頻議政。網際網路優勢與政協協商特色有機結合,在坦誠的交流中達成工作共識。
2020年11月,省政府辦公廳和省政協辦公廳聯合印發《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工作規則》,正式將這一重要的廣東協商民主品牌以制度形式固定下來。
這是省政協以制度效能激活政協協商的一個縮影。5年來,省政協制定或修訂省政協協商工作規則、常務委員會工作規則、專門委員會通則等70余項工作制度,構建覆蓋協商履職、組織管理、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制度體系,為“説得對”保駕護航。
王榮表示,要持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全面發展協商民主中展現人民政協的擔當作為,為積極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路徑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