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漢民
民營經濟是我國高品質發展的生力軍。近期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為民營企業指明發展方向,注入強勁動力。走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廣闊舞臺,民營企業與時代同行,未來更加可期。
創造中國奇跡,民營經濟功不可沒。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經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特別是過去10年,民營企業數量翻了兩番,從1085萬戶增長到4457萬戶,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産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不斷發展壯大的民營經濟在穩增長、促創新、保就業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這些繁星點點,成了我國經濟的韌性所在。中國經濟大船乘風破浪向前,是千千萬萬民營企業家孜孜以求、艱苦奮鬥的結果。
從長遠來看,民營企業發展將“東風浩蕩”。隨著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徐徐展開,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民營企業的經營、發展、轉型面臨諸多挑戰,一些“國進民退”的懷疑甚至否定言論,更是令企業家信心受到影響,民間投資意願走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不同時期破解不同難題,現在我們就要進一步研究怎麼破解民營企業發展的現階段難題。”中共二十大報告重申了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作出許多新的重大論述,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兩個毫不動搖”,強調基本經濟制度的不變,強調對民營經濟的政策和鼓勵不變,極大振奮了民營企業的精氣神。
站在新的更高歷史起點上,支援民營經濟發展,要在凝聚共識上更進一步。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關於社會上對是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不正確議論,必須亮明態度,毫不含糊,旗幟鮮明地展示出黨和國家支援民營經濟發展是明確的、一貫的,而且是不斷深化的,讓習近平總書記“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的重要觀點真正得到落實,從穩預期、增定力、提信心入手,用明確的制度性保障,尊重和弘揚企業家精神,綱舉目張做好工作。進入新時代,民營企業只會壯大,不會離場!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是長久之策,不是權宜之計!
支援民營企業發展,要在優化環境上更進一步。欲致其高,必豐其基,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礎。要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堅持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促進公平競爭,依法保護國有、民營、外資等各種所有制企業産權、自主經營權和企業家權益,把“三個平等”落實、落地、落細,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千方百計幫助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排憂解難,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調研並解決問題,讓企業挺得住、過難關、有奔頭。
支援民營企業發展,要在提升活力上更進一步。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企業經營最重要的品質。民營企業作為最活躍、最富有創造力、最具競爭力的市場主體,也被賦予了更多期許和社會責任,理應勇擔重任、主動作為,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咬定青山不放鬆。一方面,要引導民營企業聚焦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和新應用場景等,抓住全球産業結構和佈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不斷促進産品和服務升級,開闢新領域,培育新動能;另一方面,要鼓勵國企與民企形成創新聯合體,發揮各自優勢,聯合産業鏈上下游各方主體、創新鏈前後端各類資源,促進産業匯聚和集群打造,尤其是在重大項目、補短板和解決卡脖子問題上去探索、去努力、去實踐,打造科技創新生態體系。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民營企業成長在中國希望的田野上,並將繼續揚帆遠航,助力巍巍“中國號”行穩致遠!
(作者係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院長、上海中華職教社主任、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