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聲:人民政協的獨特政治基因

發佈時間: 2022-12-20 12:58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陳春聲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人民政協的獨特政治基因

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是中國共産黨所開創的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的本質顯現,而人民政協則是這一政治文明新形態的制度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加強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等功能建設,加大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水準,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和委員聯繫界別群眾制度機制。”上述論述為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指明瞭方向,是新時代新征程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有機結合,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功能的有效指引。人民政協對於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發揮各族各界人民的主動精神、凝聚最大合力,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民政協是紮根中國土壤、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正確理解和把握人民政協的特性和功能,必須深入探尋和理解人民政協的獨特政治基因。新中國的政治協商機構之所以定名為“人民政協”,體現了其背後的人民政治邏輯,蘊含著截然不同於其他政治文明形態的人民政治基因。可以説,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是中國共産黨所開創的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的本質顯現,而人民政協則是這一政治文明新形態的制度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人民政協是在非同質性的“人民”中凝聚合力的統一戰線組織。人民政協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政治實踐相結合的産物。在人類歷史上,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立場上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基於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歷史觀和哲學信仰,馬克思提出新的國家制度必須真正體現人民意志,“必須使國家制度的實際承擔者——人民成為國家制度的原則”。中國共産黨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探索中國革命和建設道路時,充分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人民觀,但又結合本國國情和時代背景對“人民”概念作出了獨特的理解和把握。在革命戰爭年代和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産黨所説的“人民”是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産階級和民族資産階級在內的社會階層複雜的集群。正如費孝通先生在參加北平市第一屆人民代表會議時所感慨的:穿制服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長袍的,乃至戴瓜帽的,竟然“會在一個會場裏一起討論問題!”與西方政黨政治截然不同的是,這些來自不同民族、階層和界別的政治代表在人民政協中不是進行排他性、博弈性的政治活動,而是求同存異、凝聚共識,建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形成最強大的合力。

人民政協是在最廣泛的人民群眾中進行民主協商的專門協商機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的內涵已經擴展為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這一龐大集群中的人們不僅存在具體民族和宗教信仰的差異,還存在所屬階層和黨派的區別,因此,必須正視這一集群中的內部矛盾即人民內部矛盾。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把協商民主貫穿履行職能全過程,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開展民主協商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過程。由於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我國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並且由於民主協商契合我國和而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人民政協在民主協商中不斷化解分歧、增進共識,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穩步向前發展。

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政治共同體。《關於加強新時代人民政協黨的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引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刻認識人民政協是一個政治共同體。”人民政協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之所以能夠形成人民政治共同體,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形象地説是‘眾星捧月’,這個‘月’就是中國共産黨。”中國共産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始終站在最廣大的人民大眾的立場上,是人民政治共同體的領導核心。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黨委書記)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