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政協專題協商會聚焦中小學校美育教學改革發展

發佈時間: 2022-12-05 10:56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林儀 揭春雁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本報記者 林儀 揭春雁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尤為重要。近日,廣東省政協召開中小學校美育教學改革發展專題協商會,為做好新時代美育工作聚共識、提建議。

今年6月至8月,廣東省政協將“推動‘雙減’政策下中小學校美育教學改革發展”作為專題協商的重要議題,組成專題調研組開展實地調研和書面調研,並對部分有代表性的中小學校開展問卷調查。

隨著國家“雙減”政策落地實施,美育成為全社會關注和重視的教育新焦點,但美育仍然是廣東省各地學校教學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還不能滿足新時代學校美育高品質發展的要求。

“真正的美育是將美學原則滲透于各科教學後形成的教育,通過一定的教育教學途徑使其充分了解和感知藝術之美。”民革廣東省委會副主委車文荃建議通過課程改革,積極發掘現有學科中的美育元素,加大相關學科融合方面的指導培訓,實現學科教學和美育的跨學科融合。

民盟廣東省委會副主委李麗娟對此表示贊同,認為要加強美育環境濡化,把校風、學風、班風以及各類活動作為美育實施途徑,用美的環境、美的文化浸潤孩子的心靈,以美化人、以美成人。

省政協委員鄧靜紅參與了調研,她一直在思考如何在“雙減”政策下處理好減與增的關係推進美育教學改革。她認為,要統籌整合各方資源,增加教師、場館、社會等資源,形成以美育人的合力。

學校、家庭、社會,都是美育的重要力量。民建廣東省委會常委楊森平提出,要注重校內教學與校外培訓協調發展,拓展美育發展空間,挖掘校內外資源,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合作與協調的綜合模式。

九三學社廣東省委會副主委王新明建議打造“大美育”社會環境,促進美育教育向“一體化”轉軌。要依託社會文藝團體和專業藝術場所的專業與場地優勢資源,豐富學校美育課程教學內容,使學生有更多機會去校內外藝術館、博物館、音樂廳和美術館等地現場觀摩實踐,讓學生置身於美的環境中。

然而,問卷調查顯示,67.95%的受訪者認為沒有建立與社會公共文化藝術場館、文藝院團合作使用美育場地的機制。

“一方面是中小學校,尤其粵東西北山區和鄉村學校美育場地嚴重不足,另一方面是美育社會資源利用不充分。”民進廣東省委會副主委趙淦森建議探索公立資源參與中小學美育工作的評價激勵機制,用好用足公立文化藝術機構的美育資源。

會上,大家十分關注廣東正在開展的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工作。委員們指出,考慮到廣東各地美育教育的不平衡問題,建議對藝術素質的測試儘量不要採取直接計入中考總分的方式,而是採用等級形式進行考察,設置相應檔次的分數級別,只要求達到合格分數級別即可。

今年6月,廣東省出臺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行動方案,美育勢在必行。

省委常委、副省長王曦在會上強調,要進一步增強工作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全面加強統籌謀劃,狠抓重點工作落實,深入推動學校美育工作高品質發展。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李斌、省教育廳副廳長朱孔軍、省財政廳副廳長陳國煌在會上介紹了相關情況並就委員關注的問題作了回應。

廣東省政協主席王榮指出,教育界、文化藝術界政協委員要發揮自身優勢,圍繞廣東省美育教學改革發展建言獻策,向社會各界廣泛宣傳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援美育工作的濃厚氛圍,為建設教育強省作出應有貢獻。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