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振國:為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益慈善事業新篇章貢獻智慧力量

發佈時間: 2022-12-01 12:15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淩振國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引導、支援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這既是回望新時代十年來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真實寫照和精闢總結,又是立足新征程現實國情、著眼公益慈善事業長遠發展向全黨全社會發出的新號召新要求,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推進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新起點上,我們要深入學習、認真領悟、準確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實質,為切實推動我國公益慈善事業新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 一、深刻認識新時代十年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十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注重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實施慈善法,極大推動和保障了我國公益慈善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和顯著成效。公益慈善力量積極服務鄉村振興,熱心幫扶鄉村産業發展,助力“三農”人才、鄉村文化建設,賦能社會、生態治理,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征途中,彰顯了中國公益慈善的影響力、號召力、塑造力。

十年來,公益慈善力量調動起全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助力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社會救助體系,加強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在助推改善民生兜底保障和各項社會福利事業中展現了中國公益慈善的公信力、引導力、感召力。在支援生態環保、促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等方面呈現了中國公益慈善的團結力、聚合力、向心力。同時還支援和助力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領域發展,賦能群眾性體育和全民閱讀活動開展,各項志願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機制越來越健全。

十年來,實踐表明我國公益慈善事業施策更加精準、領域不斷拓展、資源更為集中、成效越發顯現,正朝著更加系統化、科學化、專業化、多樣化、定制化、數字化、智慧化方向縱深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前景無限廣闊。

■ 二、聚焦二十大“完善分配製度”新部署,促使公益慈善事業更好發揮第三次分配的濟貧救困功能。

新征程上,我國公益慈善事業要遵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新要求,推動“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貫徹落實;要深化對“十四五”規劃綱要中“發揮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優化社會救助和慈善制度”決策部署的深刻領悟和準確把握;要緊緊抓住前所未有的新發展機遇,積極探索公益慈善事業的改革創新和全方位、全過程高品質發展,推進公益慈善事業在實現黨的宏偉目標任務的新征程上譜寫新篇章。

要聚焦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引導、支援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要找準“引導”“支援”的著力點、突破點向前推進,全面提升公益慈善的公信力、專業性、透明度和精準性、實效性。要把“引導”和“支援”真正做實做細做好,把公益慈善活動目的意義、方式方法、目標要求乃至救助誰、如何濟困、捐贈渠道、款物去向、用途明細及效果等,講明白、説清楚,讓每個人都願意參與、放心捐贈、樂於奉獻。

■ 三、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高度思考謀劃做實公益慈善事業。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新征程上,努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益慈善事業推向新的發展階段,有利於更好地團結各族群眾,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

要引領人們理直氣壯地“支援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加強邊疆地區建設,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為更好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物質基礎,逐步縮小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貧富差距甘心情願貢獻力量。

各級各類公益慈善活動都應服從和服務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通過不間斷、可持續發展的公益慈善事業,為有效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出力,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新局面。

此外還要鼓勵和充分調動海外華僑華人等一切有志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各界人士參與中國公益慈善的積極性,讓所有中華兒女都能通過新時代中國公益慈善事業平臺,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團結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

■ 四、公益慈善事業要為“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建功新偉業。

要進一步調動社會各方面發展公益慈善事業的積極性創造性,把“企業”這個慈善捐贈的主體作用發揮好、引導好,把“社會組織”這個參與第三次分配具有較好條件的力量動員好、利用好,把“個人”這個參與第三次分配的源頭活水使用好、調節好、保護好,使公益慈善事業成為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輔助方式,並抓緊建立健全完善相應的機制。

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出發,走在前面的先富的地區、先富的人們,要真心幫助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發展,在協助黨和政府“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有更多更大新作為。

必須指出,在組織開展公益慈善事業中,要注重引導各族群眾加深對“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的理解與認同,更充分認識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以實際行動為“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自覺自願作奉獻,不斷開闢中華民族大家庭團結奮鬥、共贏共用改革發展成果和現代化建設成果的新境界。

■ 五、營造全社會大力發展新時代公益慈善事業良好的輿論氛圍。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想方設法通過有效形式傳遞社會正能量,開展公益慈善榜樣致敬活動,發揮好公益慈善品牌榜樣作用,推進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真善美的積極傳播。

要加強公眾公益慈善理念學習教育和公益慈善知識普及推廣,完善公益慈善文化環境,營造公益慈善好氛圍;要宣傳展示公益慈善事跡,組織講好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公益慈善新故事,激發公眾公益慈善熱情;要充分發揮主流媒體作用,加大慈善法宣傳力度,彰顯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新優勢。

要在實踐中進一步與時俱進,改進、優化和重構傳統慈善,繼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優秀的、健康的、向上的慈善思想,剔除一些帶有歷史局限性的糟粕,建立起新時代公益慈善全新的道德支柱、精神大廈。

要強化思想政治引領,要向黨的二十大新精神新要求看齊、對標、對表,增強問題意識,強弱項補短板,引導社會公眾全面正確看待和理性參與公益慈善、傳播公益慈善精神,推動更多人向上向善,厚植公益慈善這塊金字招牌的成色底色。

■ 六、把熱心公益慈善和立志做“中國好人”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好人”李培生、胡曉春的回信中指出:“‘中國好人’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創造不平凡的業績。”今天,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聯繫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一貫要求,讓我感觸深刻的是,引導、支援和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並不是單純地要求我們每個人都去捐款捐物,更重要的是要求向我們這個具有無比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中的好榜樣學習,做到像習近平總書記號召的那樣,“繼續發揮好榜樣作用,積極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帶動更多身邊人向上向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社會的好公民、單位的好員工、家庭的好成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我們每個人,都應把日常的工作生活與公益慈善精神緊密聯繫起來,堅持信義信用、誠信忠誠,恪守承諾、心存善念,不虛不假、不姦不詐,立志做“中國好人”,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實事,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貢獻新的光和熱。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原駐會副主任)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