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閱盡千帆 讓好故事凝結出溫度——濟南市政協“商量”:讓“中國式商量故事”更出彩

發佈時間: 2022-11-23 14:33 | 來源: 人民政協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小雪節氣,陰雨綿綿。由中央網信辦網路傳播局、人民政協報社、山東省委網信辦指導,人民政協網、山東省政協《聯合日報》社聯合網主辦,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支援的“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網路主題採訪活動11月22日在山東濟南開啟。

採訪現場氣氛高漲,不斷碰撞出冒熱氣、帶溫度的思想火花。

作為具有濟南特色的全媒體協商平臺,“商量”始終堅持為民商量、務實商量、開放商量,邀請政協委員和各方代表就共同關心的話題,深度調研,反覆商量,增進共識,並向社會廣泛傳播。既助力科學民主決策,又推動工作貫徹落實;既反映民聲,又引導民意,體現了雙向發力的特色和優勢。中央電視臺特約評論員楊禹曾在直播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閉幕會時,對“商量”平臺作了點評,認為“濟南市政協的‘商量’把中國式商量變得特別具體,離老百姓特別近。”

離百姓近不近,那些延伸到城市角角落落的背街小巷似乎最有發言權。無論嚴冬還是酷暑,這裡留下了政協委員、專家學者、黨政部門、群眾代表的足跡和汗水。如今,他們又把閱盡千帆、冥思苦索後凝結到筆觸上的“心聲”帶回到“商量”中。

“聽説平陰玫瑰是當地主要經濟作物、農民收入來源,我在調研現場就提出,要送給平陰人民紅玫瑰、綠玫瑰、金玫瑰,打造網紅産品,用玫瑰綠化濟南,研發玫瑰生物製品,把平陰玫瑰叫響。”提起自己與“商量”的故事,濟南市政協委員、大眾日報社衛生站站長李麗久久不能平靜。“當地呼籲玫瑰列入濟南市花多年,我認為這對濟南這座文化名城非常有意義。作為政協委員提出的這一建議,經過園林部門大力支援和嚴格程式最終得以實現。”如今,無論走到哪,李麗都會給身邊的人講起“商量”和第二市花的故事,因為這裡可以聽到老百姓真實的聲音,可以找到解決問題更好的思路。

“山水生態保護自古就是濟南的公序良俗。”作為第十四屆市政協常委,濟南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華松今天以專家代表身份再一次來到“商量”現場。“在今年九月下旬‘品味泉城文化,講好濟南故事’專題商量中,我建議開展濟南古城起源及建城年代大討論;加強古城水系格局的保護;恢復重建幾處有文化地標性質的歷史建築、保護遺址,為將來恢復重建預留空間”。張華松作為一名對濟南歷史和文化有著深入研究多年的學者,講到動情處,聲音也有幾分顫抖:“我的意見和建議雖然比較尖銳,但卻得到了與會領導專家的重視,這讓我十分感動。”

商以凝心、量出實效。“商量”平臺搭建以來,“商量”思維、“商量”理念更是逐漸深入人心。“泉城商量”已演變成“全城商量”、“全程商量”。“不知不覺中,‘商量’已經成為我工作生活中離不開的重要思想方法。”作為一名市民代表,鄧源碩感觸頗深。生活中,鄧源碩更是把“商量”思維當成家世家風的傳承,如今,3歲的女兒和7歲的外甥從小耳濡目染“商量”氛圍,為人處世也形成了有商有量的風格。不僅化解了大人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和分歧,孩子們更是在“商量”中學會了理解他人、表達自己的觀點,化身家庭的小主人。

老百姓親切地説政協就是“商量商量”,“商量”像粘合劑,通過委員、工作室把界別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商量”像大家庭,敞開胸懷,面向全體濟南人,發出有事好商量,濟南政協邀您來商量的邀請。今年,濟南市政協又創新了“碼上商量”,讓“商量”的觸角延伸到線上,在網上輿論場帶節奏,掃一掃碼24小時線上“商量”……

47個專題“商量”、市級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12個區縣政協、60余個市直部門、900余名全國和省市縣(區)政協委員、千余名基層群眾參與……“商量”在泉城已走過五個年頭,五年來,“商量”納入全市協商民主建設總體佈局,不斷完善“商量”制度、豐富“商量”形式、提升“商量”成效,推動“商量”的過程成為匯聚各方智慧、推動黨政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過程。“有事好商量,濟南政協邀您來商量”越來越為各界群眾所熟悉,政協協商在濟南展現出蓬勃活力,成為響噹噹的協商品牌,“中國式商量”厚植沃土開出繁花。(通訊員 姜曉蕾)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