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二十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標、新要求和新部署,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這不僅回應了人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也豐富了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理解。
一、深刻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豐富內涵和重要意義
一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對唯物主義生態觀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最為基礎的條件,是我國可持續發展最為重要的基礎。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不損害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底線。這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創造性應用。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的論斷,深刻揭示了發展與保護的本質關係,是實現發展和保護內在統一、相互促進和協調共生的方法論,是對唯物主義生態觀和生産力理論的繼承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態系統”。同時提出了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和建設地球美好家園的論斷,充分體現了對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關於事物多樣性、客觀性和系統性認識在當代的深化和發展。
二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與探索的鮮明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推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生態文明建設展現出旺盛生機和光明前景。十年來,美麗中國建設取得突破性成效,創造了讓世界矚目的偉大奇跡,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三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實現永續發展和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這一論斷指明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戰略意義,是我們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實現中國夢的根本遵循。生態好,發展才會更好,良好的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綠色是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才能不斷夯實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偉大復興的生態環境基石。要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全面綠色轉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二、堅定不移為建設新時代美麗中國作出積極貢獻
一是努力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長期堅持的重要政治任務,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不斷增強學習宣傳貫徹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堅持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
二是努力做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忠誠踐行者。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堅持做到認真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增強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胸懷“國之大者”,不折不扣把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積極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工作用心思考、認真調研、多出實招;切實吃透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堅持抓好人口資源環境領域專業知識的學習,在加強自身思想修養同時強化專業修養,努力提高自身和履職水準,為更好地履行好職責使命打下堅實基礎。
三是努力做建設新時代美麗中國的積極推動者。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共同夢想,需要始終堅持胸懷天下,肩負義不容辭的責任,應該有所作為,大有可為,不斷增強建設生態文明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做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積極推動者。堅持發揮專業和經驗優勢,立足結合當前工作實際和發展趨勢,聚焦“統籌産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新要求,積極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發揮參政議政作用。在提出建議和提案前,展開充分的諮詢論證,掌握相關地區、行業的實際情況,努力增強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建言獻策的科學性、系統性、有效性。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