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彤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文化工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再次強調了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性,也為未來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發展指明方向。
11月11日,全國政協召開網路議政遠端協商會,邀請相關領域的委員、專家學者和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同志在北京主會場,寧夏、山東分會場以及視頻連線點,圍繞“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
該議題是今年全國政協十個重點協商議題之一。為開好本次會議,去年10月,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奇葆率隊赴寧夏開展專題調研;今年6月,全國政協副主席劉新成率隊赴河南、山東開展專題調研;7月,全國政協副主席陳曉光率民盟中央調研組赴寧夏開展專題調研,對陜西開展視頻調研;青海、四川、甘肅、內蒙古、山西五省區政協開展協同調研。會前,全國政協委員履職平臺開通“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主題議政群,截至11月10日下午,共有30個界別的104位委員發言,提出意見建議360多條。全面深入的調研,細緻認真的籌備,線上線下的深入互動,為本次會議取得良好效果打下堅實基礎。
挖掘時代價值
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
黃河九曲十八彎,孕育了燦爛悠久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為後人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産,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站在河南省蘭考縣九曲黃河最後一道彎觀景點,河南省政協委員、開封市政協主席曹忠良通過視頻連線説道:“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要充分展示黨領導人民開展黃河治理的偉大成就,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講好新時代的‘黃河故事’。”
曹忠良所在的位置,正是當年焦裕祿同志為治理“三害”觀風口、探流沙、察水勢的地方。歷史上,黃河治理是困擾中華民族的重大難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心繫黃河,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如今的黃河兩岸正在美起來、靚起來,風景如畫。“建議打造人民治黃主題展示區、籌建國家級治黃紀念館,對黨領導人民開展黃河治理的輝煌成就進行系統梳理,分門別類建立數據庫。借助數字化技術、場景復原和沉浸式體驗等形式,生動展示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波瀾壯闊的黃河治理史詩,彰顯人民治黃偉力。”曹忠良説。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形勢下系統梳理黃河文化精神內涵與時代價值,加強黃河文化對外傳播,有助於國際社會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産黨、讀懂中華民族。”在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副主任郭衛民看來,目前對黃河文化全面性、系統性研究尚需加強,還缺少“黃河故事”的國際表達。他建議,加快構建黃河文化國際傳播內容體系,努力提升展陳能力,不斷創新AR、VR、元宇宙等現代傳播方式,多方位展示推廣黃河文化。
“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點任務是整合具有突出意義、重要影響、重大主題的文物和文化資源,通過實施重大工程,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標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祁述裕認為,要從國家層面統籌規劃,儘快明確重大文物和文化資源的具體內涵、標準和數量,以此作為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各項工作的基礎和依據。
完善工作機制
實現高品質發展
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是具有世界重要意義的重大文化工程,負有文化建設、文物保護、生態保護和促進高品質發展等多重使命。委員們表示,既要堅持頂層設計,統籌規劃,也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實現高品質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王儒林在介紹調研相關情況時表示,調研中發現,一些地方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認識不統一等情況。調研組建議,要合理確定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邊界範圍和空間佈局。由中央確定原則,由各省負總責,明確本行政區域內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具體邊界範圍和空間佈局,再報中央匯總後統籌。要根據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目的和初衷,從實際出發、認真研究、科學合理確定。
陜西省政協委員、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孫周勇注意到,隨著“先考古、後出讓”考古前置土地使用模式的全面推廣,沿黃省份基本建設工程中的考古任務呈井噴式增長,工程建設與文物保護之間還存在矛盾。他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在全面落實考古工作前置的同時,進一步明確基建考古取費性質,足額保障考古經費,取消考古招投標制度;完善獎勵激勵機制,出臺野外津貼制度,改善一線考古人員待遇,讓更多年輕人熱愛、投身考古事業。
結合調研實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副主任王震中在發言中表示,在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要注意生態保護,不搞用水泥建起來的假文物。在“修舊如舊”的原則下對著名古建、文物等做定期修繕,改變一些不可移動文物修繕之後“一鎖了之”的做法,讓這些不可移動文物“活起來”。
推動文旅融合
創新示範引領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寧夏區委會主委、寧夏師範學院院長馬宗保認為,以理念領先、技術領先、模式領先為標準打造新型智慧公園應成為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一個著力點。他建議,把數字技術融合應用納入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頂層設計,在相關規劃中引入“數字孿生”和“元宇宙”理念,重點以元宇宙區塊鏈技術、元宇宙入口、虛擬現實等為基礎,增強實體公園與虛擬公園融合交互,積極探索數字文化發展新模式。
“位於黃河上游的河曲地區擁有美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有明顯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自治州佛教協會會長達扎·尕讓托布旦拉西降措長期關注黃河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他提出深入挖掘河曲馬黃河草原文化、建設黃河河曲文化博物館聚落群等建議,並表示可以通過建立川、甘、青三省結合部區域文體旅發展聯盟,強化三地旅遊協作機制,立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效益發揮,共建黃河河曲文化旅遊經濟圈。
甘肅省政協委員、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李維君建議,制定相關支援政策,拓展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運營服務鏈條,並向社會資本開放,使其可通過參與文創産品綜合研發、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的授權經營、標準研究與模式推廣等途徑獲得長期投資回報。加大社會資本的投資力度,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促進上下游産業延伸和融合。
“立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需用全局視野推動文旅融合跨區域創新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王愛琴建議,要實施黃河文化基因解碼工程,構建跨區域資源分級分類活化利用科學基礎。推進“國家文化和旅遊融合示範區”建設,創新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文旅融合發展模式。
“做好公園內生態環境保護與防洪減災工作,是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重要內容。”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清華大學副校長王光謙認為,要紮實落實黨的二十大強調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方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思想,全面做好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運作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他還建議,要充分考慮防洪減災問題,將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流域保護與開發、河流治理與防洪減災的典範。
與會的部委有關負責同志對大家的建議一一作出回應。在互動交流環節,大家還圍繞黃河流域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識體系設計進展情況、如何調動社會力量多元參與等問題深入探討。商以求同,協以成事。與會人員的共識是,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是韆鞦大計,既要有緊迫感,也要有久久為功的長遠打算。要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重要論述和中共二十大對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的重要部署,從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高度認識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重大意義,在實現高品質建設發展中唱響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