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泳)“建議修訂完善中藥材産地加工品質標準和加工技術規範。”“應深化山西省公立醫院藥物配送改革,吸引優勢稅源企業入駐。”“要加大對中成藥的研發支援,加大對傳統經典名方和國醫大師、名老中醫驗方的産品轉化,幫助企業提升研發水準。”……10月20日,在山西省政協召開的專題協商會上,多位政協委員、專家學者與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就提升醫藥産業服務業水準協商議政。
山西是中藥材資源大省,素有“北藥寶庫”的美譽,資源總量有1788種,佔全國的14%。目前,全省建成道地中藥材標準化示範基地100萬畝,産值82.8億元,形成太行山、太岳山、恒山、呂梁山和晉南邊山丘陵5大道地中藥材優勢區。山西已出臺多項政策,為提升醫藥産業服務水準創造良好環境,收效明顯。中醫藥、化學藥、生物醫藥、現代康養等特色産業正在成為全方位推動高品質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面對新一輪産業大變革,如何壯大産業龍頭,加快區域協同,激發創新活力,推動醫藥産業向中高端轉型和産業鏈、供應鏈全鏈中高速發展,是山西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崛起中的新課題。
“有預測顯示,我國中藥配方顆粒市場未來將以每年30%的增速持續增長,10年後市場規模或將達到千億規模。”率先發言的省政協常委李庭凱開門見山地説,全國各省市備案的試點企業超過60家,山西已出臺相關細則,目前有8家企業的中藥配方顆粒進行跨省銷售備案。他建議儘快出臺具體政策,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展中藥配方顆粒備案、生産,加快中藥配方顆粒乙類數據核對碼的制定與發佈。
“醫藥大健康産業的産業鏈長,受市場經濟波動影響小。”省政協常委李安平認為,山西應適時擴大中藥材聯合體政策應用範圍,全面提升中藥材品質,把山西打造成為高品質中藥材基地。
“企業開展新藥研發時間週期長、資金需求多、研發項目風險大、對研發人員素質要求高,這導致一些企業對産品創新意願不高。”省政協委員楊履世呼籲,加大對中成藥廠家的研發支援,加大對傳統經典名方和國醫大師、名老中醫驗方的産品轉化,聯合醫療機構、高校院所等搭建省級創新發展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創新藥品研發技術攻關方案,幫助企業提升研發水準,加速新産品上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
委員們表示,國家各部委、各省高度重視醫藥産業發展,浙江、安徽、甘肅、陜西、寧夏等省區紛紛出臺一致性評價、研發成果落地、創新藥研發等一系列獎補政策。山西也應儘快針對上述評價和研發給予相關政策支援和科技經費補貼。
省政協委員苗俊艷此前調研發現,山西省醫藥三方物流企業發展相對滯後。她建議,研究出臺更有針對性的支援政策,比如深化公立醫院藥物配送改革,由已獲得藥監局認證許可的大型現代醫藥三方物流企業承擔配送業務。
在晉城市政協主席范兆森看來,任何一個産業發展,必須要有生活性和生産性服務業作為支撐。他以晉城醫藥産業為例進一步解釋道,應從産業鏈最上游供給配套開始,創新數字化物流服務模式,優先確保中藥材供應水準。
“精準支援醫藥産業全鏈創新”“打通産業融合發展堵點”“推動藥食同源産業創新發展”……談問題,毫不回避;作回應,具體實在。會上,省工信廳、商務廳、藥監局等5個相關部門負責人逐一回應。
“省政府有關部門要正視差距與不足,充分運用好政協調研成果,認真吸收各位委員、專家的建議,在政策引導、資金投入、體制機制、商業模式等方面採取更加紮實有力的舉措,全面提升醫藥産業品質和水準。”副省長湯志平表示。
省政協副主席李青山表示,山西省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把握醫藥産業發展規律和特徵,立足山西資源優勢,明晰發展重點,在創新驅動上下功夫、求實效,為省醫藥産業作出規模、作出特色繼續建言,為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群眾健康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