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繪就”美麗鄉村畫卷——大連市政協連續五年為鄉村振興建言助力

發佈時間: 2022-10-31 09:12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夯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基礎。”

“構建現代鄉村産業體系,進一步拓寬農村農民增收渠道。”

……

10月14日,大連市政協召開“繼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生活富裕”雙月協商座談會,18位委員分別以口頭髮言和書面發言的形式,圍繞會議主題建言獻策。

至此,大連市政協用心用情做好“農”字文章、助力鄉村振興的協商議政活動已經走過5個年頭。

大連現有農業人口210萬人、耕地623萬畝,如何走活“三農”這盤“大棋”,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後,從2018年起,大連市政協將該課題納入履職“大盤”,每年一個議題,分別圍繞“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開展專題協商,為推動全市鄉村振興工作注入源源不斷的“政協智慧”。

“從‘生活寬裕’到‘生活富裕’,體現的是廣大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本次雙月協商座談會聚焦“實現生活富裕”,恰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此,今年2月以來,市政協成立專題調研組,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調研、座談調研、書面調研、視頻研討等形式,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形成了1.3萬餘字的綜合調研報告和18篇建言獻策材料。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會上,市政協委員、普蘭店區政協主席王繼曉建議進一步增強黨支部聯繫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造福群眾的功能,積極推行“黨支部+合作社+基地+電商+困難群體”的“5+”模式,當好農民的“主心骨”、致富的“領路人”。

針對當前鄉村産業融合發展過程中建設用地指標獲取困難、用地供給保障不足、農村土地流轉進程緩慢等問題,市政協常委、民革大連市委會專職副主委徐經意建議加強政策制度創新,為鄉村産業融合發展提供更多、更好、更靈活的土地政策。

著眼以科技創新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市政協委員、民進大連市委會參政議政委員會主任張傑峰指出加強“産學研”合作,培育壯大主導産業領軍企業;推動數字技術與鄉村産業融合,提升縣域經濟智慧化水準;拓寬鄉村人才發展路徑,探索人才“共用”機制等“路徑”。

如何鞏固拓展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市政協委員、瓦房店市政協主席趙迎春就此提出發揮産業效能,拓寬農民穩定的增收渠道;優化幫扶政策,夯實脫貧攻堅成果根基;促進穩崗就業,增強農民富裕內生動力;完善保障機制,推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建議。

“每年一個主題,形成一個系列;五年一個事,一抓抓一屆。”市政協主席郝宏軍對市政協立足職責定位,持續推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評價是:選題準、跨度長、方向清、辦法多、成果優。

“請農業農村局、國資委、相關企業閱研,國有企業要發揮應有作用。”“請相關區(市)縣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負責同志認真學習借鑒,融入明年和‘十四五’規劃中去。”為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5年間,市政協每年都圍繞不同主題形成一篇高品質的調研報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並批示,一些意見建議已經實現成果轉化、相繼落地生效。2021年大連市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763元,比2017年增加6894元,增幅40.87%,年均增長8.68%。

“本次會議開完,並不意味著這項工作就此完結。”課題調研組負責人、市政協副主席岳君年表示,鄉村振興戰略事關國計民生,必須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下一步,將繼續跟蹤關注,進一步深化研究,努力為全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