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全面推動科技、人才、創新事業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充分認識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大成就和現實基礎。
重科技就是重先機,謀人才就是謀未來,抓創新就是抓發展。新時代十年的偉大成就,離不開科技、人才、創新的一體發展,離不開人才強國戰略的強力支撐。
科技實力大幅提升。十年來,我國科技創新實力已經從量的穩步積累邁向質的快速飛躍,從多點多線的集中突破邁向系統整合和整體能力的全面提升。特別是我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壯大,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人才戰略成效顯著。十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民族復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高度,把人才工作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安排,作出全方位大力度培養、引進和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不斷完善新時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持續完善科技創新人才體制機制,為創新人才營造良好生態,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作用更加充分。
創新環境日益複雜。當前,全球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蓬勃興起,圍繞科技制高點、高端人才和創新前沿的競爭日益激烈。同時,伴隨國際地緣政治格局的異常演化,大國之間的全方位競爭與博弈不斷加劇,對全球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形成了重大衝擊。面對紛繁複雜的國內外環境,我國亟須在集聚創新人才、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方面補短板強弱項,加快形成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支撐體系。
要深刻理解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教育、科技、人才之間的辯證關係。
強化人才支撐是形成科技發展良性生態、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重要基礎,必須科學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之間的辯證關係。
各具特色,有機融合。教育、科技、人才是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子系統,在功能定位上表現為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具有相對獨立、各有側重、相互關聯、有機融合的基本特徵。教育是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礎,為科技發展提供寬領域、高品質、多層次的人才支撐;科技發展既為促進教育現代化提供強力保障,也為創新人才提供發揮作用的平臺載體和發展空間;人才是生産力體系中最為活躍、最具決定性的因素,是激發科技生産力變革和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的源泉。
相輔相成,互為支撐。教育優先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科技自強必須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進一步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人才引領必須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全面統籌,強化協同。面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鬥目標和當前日益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要贏得科技競爭、把握創新驅動主動權,必須加快推動人才強國戰略與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機融合,必須千方百計突破創新人才特別是尖端人才流動的地緣封鎖,必須加快完善現代化建設的人才支撐體系,從而在科學理解和全面統籌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基礎上,通過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戰略的有機融合,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産業,不斷增強高品質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動能。
要全面構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支撐體系。
加快形成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支撐體系是著力形成人才競爭比較優勢的關鍵,必須將其置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位置,通盤謀劃、全面統籌,落實落地、加強協同。
立足長遠目標,多層次完善創新人才培養、匯聚、使用和提升的戰略佈局體系。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握當今世界科技發展趨勢,遵循人才戰略佈局內在規律,重視國家重大戰略內在聯繫,在人才戰略目標和具體舉措之間形成有機銜接。圍繞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目標,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強化各方面人才協同發揮作用,優化人才強國的戰略支點、創新前沿、雁陣格局和協同生態,營造人才事業大江奔騰、萬溪匯聚的活躍局面。
堅持自立自強,高品質提升人才成長的自主培養體系。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産業變革和市場競爭新趨勢,圍繞企業、行業和産業的前沿知識、技術進步和機制創新,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根據我國現代化建設人才需求,堅持自立自強自主培養與提高人才供給安全可控能力並重,大力培養和使用戰略科學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創造條件讓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加快造就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培養更多更高品質卓越工程師。
全面集聚優勢,寬領域構建面向經濟發展主戰場和國際競爭新格局的人才匯聚體系。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制訂人才引進分類計劃,以分層政策引導頂尖學者、外籍專家、華裔、留學生以及港澳臺人才引進工作。建立重點科技領域海外人才資訊庫,強化互聯互通,注重共建共用,在招才引智中既重視引進人才個體,也重視引進研發機構。
推動産業升級,全方位形成人才資源充分發揮作用的産業轉型體系。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不斷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産業發展需求側深度融合,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助推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科學認識生産力、資源與動力之間辯證關係,合理引導包括人才在內的各類創新要素向重大項目、重點區域、重要企業尤其是國家戰略需求方向的集聚,形成創新高地在新舊動能轉換和高品質發展中的溢出效應。
優化體制機制,全流程改革煥發科技人才創新激情的科技成果産權制度體系。深化“放管服”體制改革,健全科技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援、激勵等機制,持續為人才減負鬆綁。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激勵政策,使科技人才收入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聯繫。充分釋放人才強國的地方主動創新精神,鼓勵各地引進擁有全球科技合作網路和自主研發體系的國際機構、培育熟悉科技政策和行業發展的科技仲介服務機構、建設既懂專業技術又懂經營管理和市場行銷的經理人才隊伍。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 王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