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是指60歲以上,沒有子女照顧,不得已寂守空巢的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截至2021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2.64億,佔總人口的18.70%,2025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一些社會問題也漸漸浮現:一是空巢老人生活困難。一些沒有工作或無兒女的空巢老人收入來源少,除部分能享受低保金外,絕大多數的老人依靠微薄勞動所得或兒女供養,甚至還有些空巢老人缺乏自理能力,難以照料自己。二是身體健康狀況堪憂。雖然社會醫療保險覆蓋面逐年遞增,緩解了就醫難的問題,但是長年患病、報銷比例低、就醫費用貴等現實原因,致使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慢性病更是吃點藥湊合過去,寧願自己受苦,也不願給兒女找麻煩。大多數老人沒有做過全方位體檢,沒接受過健康教育。三是情感空虛,缺乏精神慰藉與溫暖。長期無法享受大家庭的溫暖,加上常年勞累、經濟、醫療壓力等易使老人心情抑鬱、惆悵孤寂。四是安全隱患多,易成事故受害者。生活中,疾病突發時無法自救和求助,外出走失後無法聯繫親人,甚至燒飯、洗浴中的意外,都可能給老人帶來危及生命的危險。同時,由於年齡大,警惕性不夠,行動不便,易成為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對象。五是助老服務需求與供給矛盾突出。目前社區助老服務人力資源不足、助老服務隊伍專業化水準較低,服務需求與購買力錯位,公益性助老服務不夠。
為此建議:
1.政府方面。在“養”上,政府要做好健全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體系的工作,確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增加對社區養老服務資金的投入,制定相關的規劃和落實有關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多渠道、多形式辦社會養老福利事業,加強相關人才培訓,宣傳部門積極正面宣傳養老機構的形象。在“醫”上,建立和完善貧困空巢老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醫療保障。而對於那些在醫療上特別需要幫助的空巢老人,可通過資訊庫,篩選出後由政府給予救濟。在“教”上,社會保障部門、養老機構、社區學校、紅十字會等,為空巢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員提供養老技能培訓,增強空巢老年人自立養老和互助養老的能力。
2.社會方面。一是“老老互助”。中低齡老人可與本社區的高齡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結成對子。二是發展志願服務。學校誌願者提供心理、法律、醫療等方面的諮詢、文藝匯演等,吸引專業人士加入社會志願者行列,提供專業化的服務。三是新聞媒體監督。多渠道關注和報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以引起社會的重視,加強德孝文化宣傳和家庭美德建設與弘揚,加強輿論監督,努力營造愛老、敬老的氛圍。四是鼓勵興辦養老機構。增加養老機構的數量並提高其服務品質,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社會養老服務,實現社會化與居家養老的有效結合。
3.社區方面。第一,依託網路進行系統化服務。建立準確的老人資訊庫,定期看望走訪,並提醒子女聯繫、看望父母等;推廣和建立空巢老人資訊服務網站,為家屬提供反饋資訊的服務。第二,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體系,一是統籌規劃在社區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務中心,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等一條龍式的服務。二是由國家補貼,社區執行,把社區一些下崗職工和閒散人員組織起來進行培訓,為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齡老人提供護理服務。三是設立呼叫救助系統,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隱患問題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四是鼓勵和接納以社區為中心,學校及社會志願者為空巢老人開展關愛服務,同時,發展老年群體文藝活動組織等,豐富老年人的休閒娛樂方式。
4.子女方面。第一,子女應盡到聯繫、看望、照顧老人和給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義務。第二,對於高齡、喪偶、有疾病的空巢老人,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子女應儘量為老人請受過專業培訓的家政護理以盡孝心。第三,子女應支援喪偶空巢老人再婚。對於喪偶的長輩,家庭成員應排除社會偏見和傳統家庭觀念的束縛,支援老人尋找合適的生活伴侶,安度晚年。第四,積極引導老人學習和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多在網上交流,享受網媒帶來的快樂。
5.自身方面。走“積極老齡化”之路。一是繼續學習。參加如老年大學、社區學校等組織的學習活動,並利用網際網路、手機APP、圖書館等資源不斷提升自己。二是調整心態,減少對子女的情感依賴,採取恰當的方式表達對子女的愛,避免一意孤行,把自己的主觀要求和願望全加在子女身上。三是積極社交。重新確立自己生活的目標,培養興趣,廣交朋友,積極參與文體和社交活動中去。
(作者宋暉,係湖南省永州市第六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民進永州市委會專職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