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園藝”孕育“大人才”

發佈時間: 2022-10-13 16:53:54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金秋十月,金菊綻放。考慮配色、篩選品種、計算數量……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博士生孫煒正在為即將開展的南京湖熟菊花節布展工作做著各項準備。

“這是我第六年參與菊花展的布展了,每一年都有新的收穫。”從6年前的“執行者”,到如今“金點子”層出的“創作者”,孫煒坦言,從本科到博士,在南農園藝學院求學十餘年,自己一直都在學校良好的氛圍中涵養、收穫、成長。

孫煒本碩博就讀的園藝學院是我國最早設立的高級園藝人才培養機構之一,有著100多年的歷史。1998年,教育部將“果、菜、花”合併為新園藝專業,簡稱“大園藝”,側重果菜花專業知識的融合。2001年,該校便開始了“一核兩翼三融合”的複合型園藝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一核兩翼三融合’的複合型園藝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知農愛農情懷培養和強農興農能力提升的雙成效,必將對接産業創新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對於農林院校人才培養具有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南京農業大學校長陳發棣説。

衝一壺春水,泡一杯新茶,茶學教授房婉萍的《尚茶》思政課將茶中蘊含的“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及“先苦後甜”的人生哲理,向青年學生娓娓道來。

觀賞園藝學科教授房偉民用一堂《春風花語潤桃李》的插花思政課,將“玉不琢不成器”等傳統文化教育、美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融合。

“無論是‘煮酒論青梅’,還是‘若作和羹,爾惟鹽梅’,青梅喚起味蕾的必然有流淌千年的青梅文化。”專攻果樹學的高志紅教授的《品梅》思政課,讓同學們感受“可以吃的文物”青梅的深厚文化底蘊。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梨樹必須經低溫逆境脅迫,才能完成花芽分化,開花結果;青年學子在磨礪奮鬥中,青春會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彩。果樹學教授吳巨友主講的《一顆梨果的成長逆旅》思政課引導學生將研究對象變成學習榜樣。

深受“園”味思政的熏陶,同學們知農愛農的情懷在心中不斷萌芽、生長。他們也在一次次實踐中,體會園藝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美麗中國、生態文明等國家戰略中的重要作用。

在南農定點幫扶縣貴州麻江,同學們把畢業論文寫在了黔東南的大山裏,他們用所學的風景園林知識為當地鄉村旅遊“把脈”,助力麻江旅遊産業的全面振興。經過實踐,同學們也真切地感受到,一朵菊花的旅行,真的可以讓當地老百姓“腰包鼓起來,生活美起來”!

在孫煒的記憶中,大一剛進校時,老師們就帶著他們賞花,花的種類多樣讓這個北方女孩兒大開眼界,後來大學四年中,她在白菜地裏學播種,在果樹林中學嫁接,在菊花地學授粉,在直播平臺學行銷……孫煒愈發熱愛自己的專業。

據介紹,該校融通“果、菜、花、茶”共性知識課程14門,開設前沿交叉課程23門,打造園藝採前、採後、加工、銷售各環節內容教學課程26門,編著修訂教35部材,將生物資訊、人工智慧技術融入傳統教學。

此外,該校以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模範教師、知名企業家等領銜複合型教學隊伍為依託,一個融合“大園藝”專業共性知識、延伸全産業鏈、拓展學科交叉內涵的“橫向廣、縱向深、前沿交叉”的複合型知識課程體系正在逐步壯大,而每一名同學內心的知識儲備體系也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日益形成。

今年,博士三年級的孫煒正在進行“菊花扦插生根能力的遺傳機制解析”研究。從實驗室到菊花大棚,從DNA、RNA提取到驅蟲育種再到插花技藝,孫煒笑稱自己:“啥都能幹!”

近年來,從園藝學院走出了一大批在農業農村領域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的青年人才,他們的故事也在激勵著更多園藝學子投身鄉村振興。

該校茶學專業畢業生王儲,畢業後利用所學專業優勢,從事家庭園藝事業的研發和推廣。“陶冶情操、放鬆心情,為城市居民打造家庭生態小菜園”是王儲和團隊創業的初衷。如今,不僅公司獲得“江蘇現代家庭園藝創新創業示範基地(眾創空間)”榮譽稱號,王儲也榮膺“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稱號。

該校園藝專業畢業生許明豐,曾獲江蘇省首屆農業創業致富大賽“科技之星”。畢業後他選擇了自己的老本行——水果種植,品種選育、驅蟲施肥、市場調研、推廣銷售,從賣葡萄到打品牌,銷售額超過百萬元。十餘年來,無論遇到雪災還是冰雹,許明豐都有一個信念:讓好吃的水果走進千家萬戶。

15個國家級省部級科教平臺,31個國家級龍頭企業與新農村服務基地,都在為學生們在校期間全程化、全覆蓋的創新訓練“保駕護航”。近年來,該校複合型園藝人才結出碩果:“菊花口紅”“青梅酒”“黃玫瑰白菜”“百合面膜”“雨花茶雪糕”等學生創新創業網紅産品不斷誕生……

趙燁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