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人”武鋼:讓中國風機走向全球

發佈時間: 2022-10-13 14:32:35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達坂城的風,一年吹一場,從春刮到冬。在過去,這是讓人打顫的寒風;在新能源時代,這是寶貴的資源。

武鋼是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從新疆達坂城起步,見證了我國風電産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他帶領團隊研製出我國第一台國産風機,研發出全球領先的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組。他掌舵金風科技20年,把一個資産300萬元的小企業打造成總資産1240億元的中國風電行業領軍企業。

35年間,武鋼深耕風電行業,沒有停止追風的步伐。

1987年,29歲的武鋼放棄穩定的教師職業,接任達坂城風電場場長。此時的中國風電産業才剛剛萌芽,達坂城也只是邊陲的一塊試驗田。説是場長,其實電氣、液壓、機械樣樣都得幹,冒著生命危險爬風機是他每天的必修課。

一年300天,武鋼都在風電場,對風機的脾氣和哪容易出故障瞭如指掌。

在高高的風機上,年輕的武鋼常做的兩件事就是做夢和仰望星空,3個夢想逐漸在他心裏萌生:在達坂城安裝成百上千台風機,製造出中國人自己的風機,實現國際化。

在日常工作中,武鋼做著各種嘗試和準備:在設備採購上,刻意採購不同企業的産品,研究每台風機的特點和原理;在技術儲備上,列出許多課題,讓每個團隊成員都參與研究,其中不少都是當時高校甚至國家的重點研究課題;在員工培訓上,把員工輸送到國內外參觀學習,邀請知名專家學者授課,還舉辦了全國風電培訓班。這些積累為日後研發風機奠定了堅實基礎。

望著達坂城建起的宏偉壯觀的風電場,武鋼並沒有高興太久。在行業發展初期,我國風機都依靠進口,價格高,故障率高,維修成本高。受制於人的狀況深深刺激著武鋼,他暗下決心,一定要造出國産化風機。

“當時,國外的朋友勸我,按照中國工業的現狀,風力發電機的五大核心部件結構非常複雜,你們是造不出來的!”可武鋼心想,如果長期依賴進口,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産業就會受到影響。

武鋼擔任項目負責人,率先開啟了國産風機的研製,並被科技部列入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研製過程中,他審核了上千張設計圖紙,通過無數次組裝、現場調試、運作,1998年首臺國産600kW風機在達坂城風電場投入運作,整機性能和引進的風力發電機組相當。首臺機組國産化率為33%,以後又陸續投産了10台機組,到第10台時國産化率達到了96%。

不服輸的性格和對技術的癡迷驅使武鋼沒有躺在功勞簿上,他不停思考,在中國市場,外資風電機組製造商市場份額高達89%,大多數風電場用的都是進口風機,跟隨和仿製難以和國外先進産品抗衡。

2002年,武鋼再次領銜,牽頭承擔國家“863”計劃,自主研發兆瓦級失速型風力發電機組,後來又調整技術路線轉為直驅永磁風機研究。

2005年4月,金風科技研製的1.2MW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在新疆達坂城風力發電廠試運作,這是國內第一台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兆瓦級風機。

多年的摸爬滾打,練就了武鋼沉著冷靜、深思遠慮的性格。他深知地處西北的金風科技長于研發,短在製造。金風科技管理團隊創新推出“啞鈴型”的運營模式,將前端的技術標準和原理以及後端的市場銷售和服務掌握在自己手裏,而中間的製造環節採取市場外包的方式,讓金風快速地打開了市場。

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實施和一系列政策支援,讓中國風電市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2008年開始,風電行業出現過熱的勢頭,一下涌現出70多家風機製造商。受政策趨緊、同行惡性競爭影響,金風科技連續8年的高速成長步伐放緩,市場佔有率從2007年的25%跌至18%。此後幾年間,中國的風電行業進入“低谷期”,出現棄風、風電設備製造産能過剩的情況,金風科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但此時武鋼卻依然樂觀。他不斷在企業內部給員工打氣:“在行業冷下來的時候,正好也可以讓我們自己冷靜下來思考。我們要將以前取得的成績都歸零,繼續保持過去艱苦創業的傳統,苦練內功,把握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機遇。”

他帶領金風人加大科技投入,迅速推出可以滿足新時代市場需求,覆蓋更廣範圍、更多元應用場景的系列新産品。隨著一系列促進可再生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和規範陸續出臺,全國的風電市場穩定下來,憑藉先進的技術、過硬的品質和多元化戰略,金風科技又重回龍頭地位。

2022年金風科技全球累計裝機超過4.5萬台,容量超過89GW,業務遍佈全球38個國家地區和國內30個省區市;連續11年保持中國風電裝備行業市場佔有率第一,連續7年保持全球風電裝備行業市場前三位,在中國風機出口市場份額中佔比60%;申請5900余項國內外專利,參與31項國際標準和330項國內標準的編制修訂。

起于風,但不止于風。

對於未來,64歲依然在追夢的武鋼説:“我要通過技術創新的引領和産業推動,讓風電的度電成本降得更低,把綠色能源送到全球千家萬戶。”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雪迎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