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路應該怎麼走,如何開好局、起好步?舉國關注,世界矚目
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就要召開了。這次大會是在我們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新征程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承載著億萬人民的熱切期待,肩負著繼往開來的光榮使命,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開好這次大會,對於動員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決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回首過去五年,面對嚴峻形勢和複雜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順應時代大勢,把握戰略主動,堅決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個個風險挑戰,成功辦好一件件大事要事喜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驕人成績。這五年,是國家重大改革凝心聚力的五年,是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五年,是社會經濟發展平穩推進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的五年。經過五年持續奮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
從黨的十八大開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10年來,我們遭遇的風險挑戰風高浪急,有時甚至是驚濤駭浪,其複雜性嚴峻性前所未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發揚鬥爭精神、堅定鬥爭意志、增強鬥爭本領,採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誌性成果,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新時代10年,譜寫了偉大變革、偉大成就的復興華章,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歷史和實踐雄辯地證明,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我們攻堅克難就有頑強意志,推進改革發展就有強大動力,黨和人民事業就有最根本的保障。10年偉大成就,是對砥礪奮進再創新輝煌的巨大激勵,更加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勵人們振奮精神,再接再厲,滿懷信心向未來。
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又將踏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新征程。通往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路應該怎麼走,如何開好局、起好步?舉國關注,世界矚目。在這樣一個重要歷史節點,召開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黨的二十大將明確宣示黨在新征程上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目標繼續前進,對團結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奮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黨的二十大將認真總結過去5年工作,全面總結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寶貴經驗,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全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制定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守正創新、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黨的二十大將科學謀劃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重點部署未來5年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繼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紮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緊緊抓住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著力在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舉措。
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前途是光明的,但通往現代化的道路不會是平坦的。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徵更加明顯。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複雜。新征程上,越是環境複雜,越需要堅強核心的領導和科學理論的指引,越需要全體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團結合力,越需要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奮鬥精神。我們相信,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挑戰,繼續創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跡,讓二十大作出的戰略佈局由遠景變美景。
回顧歷史,信心滿懷;展望未來,任重道遠。隨著黨的二十大召開的腳步越來越近,全國各地處處洋溢著喜迎盛會的濃厚氛圍,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滿懷期待,立足崗位作貢獻、真抓實幹創佳績,以無比高昂的熱情和堅實有力的行動,迎接這一具有歷史里程碑意義的盛會的到來。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原中央黨校教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