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和綠色産業能不能融合發展?”“鄉村墻繪未來市場的大方向在哪?”“依託地方景區做鄉村旅遊,如何解決農家樂服務等級不高、景區內容同質化的問題?”“共用單車和共用充電寶算不算公益創業?”“大學生創業該瞄準生活類服務,還是科技創新?”
在2022年全國大學生創業實訓營的直播間中,來自天南海北的00後大學生不斷在討論區發出提問。隨即,這些問題得到了螢幕另一端授課專家的細緻解答。
河南工業大學的石峰崢正在和團隊成員做無人機噴灑和病蟲害檢測項目,他提問:“我們該怎麼更好地與鄉村振興緊密融合?”彼時,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處長高鳴恰好在廣東汕尾進行調研。
站在田間地頭授課,他給出了“接地氣”的建議,“這兩年,以社會化服務推進農業現代化成為鄉村振興的熱點。農村技術人員短缺,農村的地怎樣種好?就要靠農業的社會化服務”。他提醒説,當下,農業農村部正在全國範圍內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落地,“如果你要進入這一領域,還可以拿到30%的補貼”。
8月15日至19日,來自全國400多所高校的1000名青年創客在“雲上”集訓。其中,00後在校大學生佔多數。圍繞可持續發展與青年行動,聚焦科技創新、鄉村振興、文化創意、綠色發展、公益創業等領域,00後大學生化身“十萬個為什麼”,在直播間與專家討教。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重中之重。北京老栗樹聚源德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思鵬剛分享了他們是如何打造北京特色農業品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馬上收到瀋陽師範大學熊玉帝的提問:“我們當地的一種稀有品種的茶産量低,那麼,鄉村農産品定位高端稀有産品時,是否容易推廣?”
在李思鵬看來,創業之初就為自己鎖定檔次是一種誤區,“所謂的高中低檔只是你自己認為的,並沒有經過市場的研判。我反而認為前期可以把産品分為高、中、低三個系列,雖然是稀有的茶,但肯定可以篩選出普通的口糧茶去鞏固産量和份額,通過中端茶賺取合理的利潤,通過高端茶樹立賣點。但實際上,到底要不要做高端茶,還是要靠市場給出反饋。”
鄉村振興遇到年輕人喜愛的新國潮,能否碰撞出新的火花?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的節馨提出了這樣的疑問:“農産品的包裝設計該怎樣引入國潮元素?”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寫作中心教師王沛楠解答道,國潮元素常在消費品、食品和服飾等領域出現,“我見過很多農産品喜歡走炫酷路線,希望和國潮連結,包裝得像百雀羚一般。但我並不認為這是很好的選擇,因為産品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消費群體”。
在他看來,農副産品的包裝不妨凸顯勞動要素,“比如用漫畫的方式,展現耕種過程或勞動畫面,這或許會更接近年輕一代消費者的文化認同。農副産品終究來源於土地、紮根于土地,既要彰顯這份文化情感,也可以把二次元引入進來,把它作為一種形象標簽,或許是一種思路”。
除了鄉村振興,科技創新也成為營員們討論最多的熱門詞語。有營員問:“大學生創業該瞄準生活類的項目還是科技創新項目?”
對此,華旦天使投資董事總經理張潔提醒説:“大學時期創業不要‘葉公好龍’,可以先去初創公司體驗創業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如果你有技術優勢,或許科技創新類項目更加適合,但科技類項目往往意味著需要更高的初始成本,或有技術的團隊;如果進入生活類賽道,即使在門口開一家奶茶店,也不一定意味著能夠賺錢。真要決定創業,就要循序漸進。”
梅花創投董事總經理談文舒提醒,“不要為了創業,強行進入自己不熟悉或者未來沒有前途的賽道中;也不要盲目追‘風口’,一山望著一山高,輕易轉換行業賽道;更不要完全服從情懷,逆行業趨勢創業”。
結束了5天的學習,華南農業大學的梁嘉鳴感慨頗多,“創業一直是我的夢想。剛進入大學時,我覺得在城市長大的自己不會接觸到農業,在專業學習時接觸農業後,我更想為鄉村振興出一分力。創辦種業智慧財産權維護和種業品牌管理服務公司一年多,我們希望用專業知識,做好鄉村産業品牌服務管理,讓産業發揮更大價值時無後顧之憂。我也深刻感受到要做好鄉村振興需要有情懷、有創意、有決心”。
據了解,2022年全國大學生創業實訓營由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指導,中國青年報社、KAB全國推廣辦公室主辦。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佩佩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