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畢業設計“寫”在鄉村田間地頭

發佈時間: 2022-08-22 16:38:49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作者: 李劍平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你的設計中,楓湖景觀河邊護欄高度一是沒有考慮過小孩的安全性;二是遇到洪水怎麼辦?”前不久,在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下畈村大樟樹下,村民“導師”周方權聽了安徽建築大學王駱安琪的畢業論文《基於地域文化敘事的傳統村落公共空間設計——以寧海下畈村為例》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王駱安琪同學承認方案中的不足:“這方面的確有疏漏,整個設計太注重美觀等因素,沒有考慮到當地的氣候影響。”她表示,將和村民“導師”進一步探討,對設計方案進行調整、優化。

從今年暑假起,共有60名大學生畢業設計成果亮相寧海鄉村,其中,既有可視化的鄉村品牌形象IP設計,也有村莊規劃設計等。在答辯中,大學生的畢業作品不僅要過高校導師關,還要過村民“導師”關。

蘇州科技大學畢業生蔡萬權以《下畈村松樹林陽光休閒書屋設計》為題現場闡述。陽光書屋是依託下畈村露營基地獨立打造的休閒空間,是為村莊引流而設計的一個“網紅”打卡點,目前已完成80%主體構件的安裝。接受村民“導師”、産業導師、高校導師聯合答辯後,他的額頭上佈滿了汗珠。

東華大學畢業生向蓉的創意《基於葛洪養生文化的盲盒IP形象設計》引起了産業導師的興趣。“我們企業多款産品嘗到了創意的紅利,比如一款普通卡套,原先只能賣3.5元,加入動漫創意後,價格賣到12元。”寧波優和辦公文具有限公司總經理蔣新連,對向蓉的畢業設計成果十分感興趣。目前。雙方已達成初步意向,把向蓉設計的葛洪養生創意形象“葛小洪”與該企業的文具産品進行結合。

國內開設設計專業或學科的高校有數百所,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之下,至少要用半年的時間進行畢業設計、論文答辯等。之前,很多的選題都落不了地。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陳慶軍説,這一次,他們恰好找到鄉村振興這個聯合畢業設計點。

自今年2月起,來自上海、浙江、江蘇、安徽的12所高校設計院係師生團隊深入寧海縣岔路鎮湖頭村、下畈村,將畢業設計“寫”在鄉村田間地頭,用畢業設計方案、成果與村民對話。與其他畢業設計不同,“我在楓湖做畢業設計”是探索村民“導師”+高校導師+企業導師,從學術探究、商業價值、方案落地等角度,針對畢業設計提出具體問題和建議,從單純的畢業設計轉變為項目的落地。

村民“導師”從畢業設計選題開始就參與進來。寧海縣岔路鎮湖頭村村民建議大學生做一個恢復古戲臺的文創,一直從事古建築修復的村民葛招龍就成為“導師”,他經常與同學們就古建築修復過程中如何修舊如舊,包括選擇建築材料、木質、木紋等,一起進行商討,完善畢業設計成果。在評價和推進項目落地過程中,村民“導師”就佔有很大的話語權。

對於青年大學生來説,這次畢業設計最大的變化是,從城市做設計轉場到鄉村,從校園課堂到田野課堂,讓設計真正滿足村民的生活、生産需求,解決村民真實的問題。在學校裏,他們很難接觸到這種落地的機會,要跟村民溝通、工人協調,包括材料、用地、資金等各方面資源的調度,與之前的想像完全不一樣。對於他們來説,這种經歷是一筆財富,不管是升學還是就業,都得到了相應的鍛鍊和成長。

比如説,東華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安徽建築大學等駐村時間較長的同學,經常會被村民邀請去家裏,在茶余飯後聊傳統的木工技藝、鄉村發展等。一方面是觀察村民的生活狀態,讓設計成果更好在這片土地生長;另一方面,接觸和了解校園課堂之外的諸多技能和知識。

從鄉村振興的角度來看,現在一些鄉村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老年人多,青年人少、活力不夠變成“空心村”。年輕大學生的到來,不光給村裏帶來活力與朝氣,更帶給村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東華大學有一個叫王淼的碩士,在湖頭村裏待了兩個多月,晚上就到村裏夜市跟村民一起探索如何賣出更多的咖啡。他們就地取材,聯合創新推出艾草奶茶、艾草味咖啡,帶動銷量的增長。

寧海縣湖頭村裏有個創業青年叫葛林龍,原來開有一個傳統模具作坊。他看到大學生來村裏做畢業設計,就提出結合葛洪養生産業,能不能把護膝、護腰等護具列入設計課題範圍。這個提議獲得同意後,他就與大學生一同起早貪黑地做課題研究和設計,以及探索産業化方向。陳慶軍教授説,這就是年輕人的創新理念,帶給鄉村發展的力量和變化。他們要聯合更多的青年學生到鄉村去,把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進行聯合設計,向更多的高校發佈和徵集鄉村振興的畢業論文選題。

寧海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推動後續項目在該縣鄉村的落地和運營,打造高校畢業設計、實踐的一塊“試驗田”,讓更多的青年學生“走進來”,讓鄉村品牌影響力“走出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