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雞苗長勢、籌備雞飼料、準備外銷的土雞蛋……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的大山裏,每天清晨6點,30歲的女青年周幸欣會準時來到憨農牧業養殖服務專業合作社,開始一天的忙碌。
這幾年來,在大山深處的襄南鎮瓦撒村,90後周幸欣成了遠近聞名的養雞達人。
“無意當中看電視裏的節目,人家説在農村養雞也有發展前景,我就想著先試試,沒想到,一養就養到了現在,已經10年了。”高中畢業在外打工3年後,2012年,回鄉探親的周幸欣看到家鄉發展的機遇,毅然決定返鄉創業,幹了一段時間後,便和丈夫張惠峰著手創辦了憨農牧業養殖服務專業合作社。
那時,當地政府發放的惠農低息貸款正好對各類農村合作社進行大力扶持,機會難得,周幸欣便貸了20萬元,建起了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的廠區,購進了第一批雞苗,開啟了養雞創業之路。
養雞之路起初並不順利。“第一批雞苗是從四川訂的,當時我們連夜趕到雞場,連續48小時沒睡覺,那個時候勁頭真的是特別足。”起步階段,周幸欣和丈夫信心十足,但因為缺乏養殖經驗,他們購買的第一批雞苗沒有養活,損失慘重。
“失敗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從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很快,周幸欣又借錢購買了一批雞苗從頭再來,這一次他們通過網路、書籍及前往各地養殖場學習技術,提高了雞苗的成活率。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用心摸索,創業之路慢慢步入軌道。
但很快,周幸欣發現,自己的産品主要供應本地餐館和酒店,由於雞蛋和土雞需求量相對固定,産品銷售渠道窄,經常造成雞蛋積壓,缺少市場議價能力,盈利空間很小。“要做大做強養雞産業,必須拓展更大的市場”,很快,他們開始前往全國各地參展、跑銷路。
2017年,周幸欣和丈夫跑遍了徐州、西安、鄭州、深圳等大城市的農副市場,積極拓展線下市場。與此同時,他們也密切關注網際網路給傳統銷售帶來的影響,為了增加産品銷量,開始大膽嘗試線上渠道。自己從沒接觸過網路銷售,就對外尋找合作夥伴,跟深圳的一家科技公司達成合作,將土雞與土雞蛋産品做成認養、認購套餐,對方負責對接消費者,周幸欣負責提供綠色無污染的産品。
周幸欣想出的認養認購模式很有新意:每次客戶認養兩隻母雞,就能獲得這兩隻雞出産的土雞蛋。他們每個月定期包裝發貨,把雞蛋快遞給客戶。認養認購期限是半年和一年,根據客戶需求,期滿後,將認養土雞宰殺、消毒、包裝、冷凍,包裝發貨到客戶手中。
“這既能保證消費者吃到新鮮的肉蛋,又減輕了合作社和農戶的銷售成本,是一舉兩得的好模式。”在養殖過程中,周幸欣深知,要贏得消費者的認可和青睞,就必須保證産品品質,有別人拿不出手的獨特風味的産品。
為了方便採食天然的草、蟲,便將土雞在大山林地裏放養;得知用藥材餵養的土雞抗病能力強、更健康,土雞肉、土雞蛋風味也更顯著,就大膽探索喂食中藥材;為了增加土雞營養,還給雞喂食玉米和雜糧……經過一番精心養育,周幸欣養的土雞一炮打響,産品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廣闊市場,銷路越來越好。
事業進入穩定期,周幸欣的合作社土雞存欄量達4200隻,年交易額150萬元左右。“自個兒富不算真的富,要想辦法讓鄉親們一起富起來。”致了富的周幸欣還一心想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帶動,把養雞産業發展起來,讓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帶大夥兒一塊兒發展,為家鄉做點實際的事情。
周幸欣一直在努力。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她最大限度地給鄉親們提供就業崗位,這些年來,她的合作社共為周邊110個農民提供了務工崗位;脫了貧後,她又給大夥兒免費開展養殖技術培訓,為養殖戶發放雞苗4.3萬隻,惠及農戶380多戶,帶動大夥兒一起搞養殖,並回收大家的産品,保證投身養殖産業的每個人都能有收益。
事業步入正軌,看似一切按部就班,可挑戰還是接踵而來。2020年疫情發生之後,合作社線上銷售受到影響,周幸欣很有壓力。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思索,根據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趨勢,她決定因勢而動,“要利用本地資源,做好本地生意”。經過一番努力,銷售逐漸穩定下來。
一邊深耕本地土雞市場,一邊思考新的發展前景。這兩年,周幸欣注意到,瓦撒村附近的太白廟經常有遊人前來觀光遊玩,便想著可以利用這一天然地理優勢,發展週末農場。認準了就幹,前不久,她已經租好了地方,準備開辦農家樂。
經過10年艱苦奮鬥,如今,周幸欣養雞養出了名堂,自己富了,還不忘帶動鄉親一起致富。如今,她的身上有了很多標簽——省人大代表、合作社負責人、女性創業達人,這些都激勵她不斷向前走。
“10年創業給了我很多信心和力量,有幸搭上了新時代發展的順風車,我將繼續紮根鄉村,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努力把自己的養殖事業做得更好,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對未來的發展,周幸欣充滿了信心。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富春 通訊員 田倩倩 劉祥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