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上午,著名核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復旦大學原校長楊福家的遺體告別儀式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前來送別的有上海本地及各地各級領導、各界人士,還有生前同道、友好、同事、學生。在復旦大學校園內,有師生挂起緬懷楊福家先生的橫幅、折疊了一串串潔白的紙鶴,寄託綿長哀思。
告別儀式上,殯儀館大廳上方懸挂黑底白字的橫幅“沉痛悼念楊福家同志”,廳兩側書題“全球視野家國情懷科學探索知微著 追求卓越精神勵當世”及“歷史使命作育棟樑爭創一流謀深遠 力行博雅風範垂韆鞦”,那是他一生光輝的寫照。
1954年9月,楊福家考入復旦大學物理系,此後一直在原子核物理學領域深耕。1963年9月,他被選派到丹麥哥本哈根尼爾斯·玻爾研究所做訪問學者。1978年,他被任命為復旦大學原子核科學系系主任。他在復旦、在中國建立起第一流的實驗室——“基於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實驗室”,同時培養了國內第一批實驗核物理博士生。
在生活中,楊福家既是嚴師,也是慈父。楊福家的女婿孫永年説,岳父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的科技事業和教育事業,儘管工作異常忙碌,他對家庭的關心始終無微不至,讓平凡的日子變得美好而可愛。
楊福家的女兒楊奇志至今仍清晰記得小時候父親教她做功課時的情景。楊奇志從小胃就不太好,父親總是噓寒問暖,每次吃飯還要關照她注意飲食冷熱,遇到好吃的首先要夾給她。孫永年説:“岳父在7月17日永遠離開了我們。我們的小家庭失去了相濡以沫的丈夫、正直能幹的父親、和藹可親的外公,這些天來我們一直沉浸在無法自拔的悲痛之中。”
在孫永年看來,岳父岳母是一對賢伉儷,岳母支援岳父的事業,陪同出訪各地。他們保持儉樸的家風,家庭生活融洽。近年來,岳母的心臟不太好,連出趟遠門都有困難。岳父為了照顧好岳母,承擔了家務瑣事,還多次取消出差,甚至連計劃中的腰部手術也猶豫再三,一推再推。如今,這對相濡以沫60多年的夫婦天人永隔,情思綿延。
告別儀式上,楊福家的學生、復旦大學核科學與技術係教授、復旦大學教務處調研員陳建新在瞻仰遺體時,為老師另外單獨鞠了三次躬。作為跟隨楊福家學習、工作多年的學生,他對老師追求卓越、嚴謹治學和重視培養年輕人的作風感受很深。
陳建新清晰地記得,自己在1974年秋季入學時,楊福家對這批工農兵大學生非常關心。在入學後不久講述“放射性核素”課上,楊福家讓每名同學任選一個核素並談談認識。他説:“我和同學們都很認真地搜索素材,努力完成入學後的第一次作業。上交作業後,楊先生專門找我談話,在指出文中存在的不足外,還非常肯定我認真的態度,勉勵我做事要精益求精。我感悟到:楊先生佈置這道作業題,是有意鍛鍊我們搜索文獻、遴選素材和描述表達的能力,這對剛踏入復旦校門的學生來講是很有意義的。”
在和楊福家接觸多了以後,陳建新愈發領悟到他“做人第一,修業第二”的主張,以及“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
1980年楊福家晉陞為教授,當年秋季學期,楊福家就為學校物理類本科生講授原理物理學大班課,陳建新負責記錄講課內容、編成講義。課上,楊福家總是將理論聯繫實際,常把最近幾天甚至當天國際上發生的一些情況介紹給學生,還會給學生列出“世界難題”,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對科研工作的興趣。
為引導培養學生刻苦鑽研和團隊合作精神,他常為學生講解我國核事業艱苦創業的歷程和“兩彈一星”精神,還曾講到國際上有一項獲諾貝爾獎的研究,在展示研究成果的論文中有100多人署名,以此説明團隊互助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後來,原子物理學這門課的講義經數次修改後出版成書,並多次修訂再版,去年榮獲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優秀教材一等獎。
告別儀式當天,曾于1995年至2015年間擔任楊福家秘書的陳弘到現場弔唁。陳弘認為,楊福家是一位具有豐滿理想和改革熱情的教育家,具有不甘平淡的性格和勇於創新的工作作風。
陳弘回憶,1993年2月,楊福家任職復旦大學校長,在任期間,復旦大學圍繞完善學分制、實施通才教育、抓考風學風等本科教學工作做了一番變革。卸任復旦校長後,楊福家自2001年起擔任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Chancellor,又譯“校監”——記者注),是第一位在英國大學裏擔任該職的中國人。陳弘説,“校監”通常是一個名譽職位,但楊福家將其視為近距離觀察英國高校教學、管理、人才培養機制的機會,希望以此為契機,在中國教育改革方面做一番具有突破性、開創性的事業。
2004年,寧波諾丁漢大學正式開學,年近70歲的楊福家出任首任校長。這所中國首個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籌辦和創立,花費了楊福家大量的心血和精力。陳弘説:“這不是把英國的高校照搬到中國來,而是運用英國的師資與品質評價體系,與中國的機制體制相結合,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來培養中國的學生,並始終強調立德樹人。”
在跟隨楊福家工作期間,陳弘被他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打動。他介紹説,楊福家作為新中國首批派往西方的學者,在丹麥哥本哈根尼爾斯·玻爾研究所做訪問學者,很欣賞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的風範,並且身體力行。他在母校格致中學以及工作過的寧波諾丁漢大學、復旦大學都設立了獎學金,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楊福家嚴謹治學的態度和獨到的講課風格一直鞭策著後輩教師。陳建新回憶,2009年,已經調離復旦大學9年的他接受楊先生邀約,回校參與核科學與技術係及核專業的恢復重建工作,那時,楊福家經常向後輩講述自己在1950年代末參與創建原子能係的情景,言語中充滿鼓勵和期望,並給予前瞻性指導,讓教師們感受到當年創係時的篳路藍縷和如今恢復重建該專業的意義。而今,復旦大學的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已建設成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到現場為楊福家送行的,還有年輕一代的學生。
2019級現代物理研究所直博生任百惠難忘在新生座談會上第一次見楊福家的情景:“先生教導我們不僅要搞好科研,還要廣博地學習,找到自己人生的‘火種’併為國家作貢獻,現在我還在這條路上學習並努力著。”2021級現代物理研究所碩士生董旭説:“‘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作為現代物理研究所的一名研究生,我們要秉承先生遺志,繼承先生的科研精神,繼續為祖國的科研作貢獻。”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