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行動3.0齣臺 青年科研人員潛心研究有何新保障?

發佈時間: 2022-08-08 15:34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作者: 馬帥莎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中新網北京8月8日電 (馬帥莎) 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五部門8月8日聯合發佈通知,提出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減負行動3.0)。記者從科技部獲悉,此次行動聚焦青年科研人員嶄露頭角機會少、成長通道窄、評價考核頻繁、事務性負擔重等負擔,保障他們將主要精力用於科研工作。

自2018年起,科技部等有關部門前後開展兩輪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首輪圍繞減表、解決報銷繁、精簡牌子、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檢查瘦身、資訊共用、眾籌科改等問題,第二輪則聚焦部署成果轉化盡責擔當、科研人員保障激勵、新型研發機構服務和政策宣傳等行動。

減負行動實施以來已取得一系列顯著成果。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需填報的表格由57張精簡為11張,科研表格填報數量進一步精簡。科研單位推動科研經費報銷數字化、無紙化,併為科研人員在預算編制、經費報銷等方面提供專業化服務,著力解決科研人員“有錢買米,沒功夫做飯”的問題,科研人員收集、整理髮票,跑財務交材料的壓力得到有效緩解。

再如,全國各省市基本都已出臺科技評價改革相關文件,對清理“四唯”特別是破除“唯論文”提出要求,以“四唯”為代表的科技評價不良導向加快扭轉,推動科技資源分配和科研評價回歸科研規律。

科技部政策法規與創新體系建設司副司長湯富強表示,兩輪減負行動實施以來,減負舉措得到有效落實,取得積極成效,表格多、報銷繁、檢查多等科研人員反映突出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已經成為科技領域簡政放權的一項亮點舉措。

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徐曉明對減負成效深有感觸。他介紹稱,北京科技大學已推出線上辦公系統,大量事務性工作採用線上審批流程處理,有效解決繁瑣事務多等問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逐漸實行包乾制,不用再做預算明細,打通了經費使用瓶頸,科研人員可隨時根據科研進度調整預算,有利於項目執行和成果落地與轉化。

前兩輪減負行動已轉為常態化機制持續推進,減負行動3.0則將聚焦青年科研人員,在挑大梁、增機會、減考核、保時間、強身心等5方面實施新舉措。

湯富強指出,調研發現,一線青年科研人員目前仍面臨嶄露頭角難度大、起步成長通道窄、評價考核壓力大、不必要事務性負擔重、工作生活焦慮重等困難。“青年科研人員獲得科研資助的機會少,缺乏穩定資助,難以聚焦某一方向開展長週期的深耕研究,是調研中反映最為普遍的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此次專項行動提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40歲以下青年人才擔任項目(課題)負責人和骨幹的比例提高到20%;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和中央部門直屬高等學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用於資助青年科研人員的比例一般不低於50%;對新入科研崗位的博士畢業生、博士後給予不少於5年的非競爭性科研經費支援。

此外,減負行動3.0還將推動科研單位對青年科研人員減少考核頻次,實行聘期考核、項目週期考核等中長週期考核評價;對青年科研人員履行崗位職責、參與的科研工作、發表的高水準論文、成果轉化成效等情況均作為貢獻予以認可,避免僅以有署名的成果作為考核評價依據;確保青年專職科研人員工作日用於科研的時間不少於4/5,不要求青年科研人員參加應景性、應酬性活動、列席接待性會議等。

徐曉明表示,從這些具體舉措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國家對青年科研人員的關懷和支援。提高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負責人與骨幹的青年人才擔任比例,對培養青年人才攻堅破難、勇擔重任的能力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有利於我國建設年齡結構合理的科研梯隊;提高非競爭性經費資助比例、保障科研時間,將有力保障青年科研人員從事科研的專注度。

此次專項行動中,徐曉明最關注的是如何消除青年科研人員的生活和工作焦慮。調研反映,由於實際收入、社會地位與期望存在較大落差,加上科研競爭和生活壓力大,不少青年科研人員成為“青焦”,甚至出現認知偏差和心理問題。

湯富強表示,為了解決青年科研人員工作生活焦慮重這一問題,此次行動將加強職業生涯啟蒙培訓,配備高水準科研、創業導師,讓青年科研人員少走彎路,並推動科研單位定期組織心理諮詢疏導和文體活動。比如,減負行動3.0明確提出,定期組織青年科研人員開展心理健康諮詢和心理疏導,關心、解決廣大青年科研人員心理焦慮。

“只有解決青年科研人員的後顧之憂,讓他們不再為生計煩惱,才能激發他們的科研積極性,讓他們集中精力投入學術研究中,增強科研人員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徐曉明説,使青年科研人員能安心搞科研,是激發青年科研人員積極性的有效舉措,也是大家的期盼。(完)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