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在井岡山紅軍醫院發揮不可替代作用 諸多感人事激勵後人

發佈時間: 2022-08-04 10:35 | 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原標題:中醫藥與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曹正逵 中華中醫藥學會

四月的井岡山,松排秀峰千重翠,竹蓋寶山一片綠。我有幸受派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學習。短短的10天,匆匆而過,但課堂上之所聽、考察中之所見、訪談中之所聞,特別是以毛澤東、朱德為首的老一輩革命家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的精神;4800多革命先烈堅守信念、勇於犧牲的精神;井岡山人民百折不撓、艱苦奮鬥的精神,在我的心靈深處留下了深刻而永恒的記憶,也激發了太多的感悟。同時,作為一名中醫藥工作者,我驚奇地發現,在近兩年零四個月的偉大的井岡山革命鬥爭中,中醫人及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建立了卓著功勳。

茅坪名醫讓私宅

上井岡必到茅坪,到茅坪必看八角樓,因為八角樓的故事已經成為中國革命史上不朽的記憶,八角樓的燈光也催生了中國革命勝利的曙光。而這個八角樓的主人正是當地名中醫謝池香先生。謝池香應該説是當年井岡山地區積極支援和參與革命鬥爭的諸多中醫藥人員中最值得提及的一位。他自幼跟師學醫,精勤業術,懸壺鄉里,德高望重,與井岡山綠林首領(後成為著名紅軍將領)袁文才是忘年之交。

當1927年10月袁文才迎接毛澤東和工農紅軍到達茅坪時,這位熱情而誠摯的老中醫寧肯自己一家擠在窄小的老屋裏,卻執意將八角樓騰給毛委員住,將另一房間讓給朱德夫婦居住,同時又騰出三間房子安排前委的秘書及其他工作人員使用。這是毛澤東、朱德等同志在井岡山鬥爭時期居住時間最長的革命舊居。正是在這個謝老先生的八角樓裏,毛澤東完成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兩篇重要著作,為井岡山紅色根據地的建立乃至整個中國革命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指明瞭前進方向。

紅軍醫院有中醫

井岡山革命鬥爭是艱苦卓絕的。國民黨湘贛兩省政府對井岡山根據地進行頻繁的軍事進攻,並採取嚴密的經濟封鎖。根據地不僅生活物資極度匱乏,而更重要的是與敵軍的殘酷軍事鬥爭造成紅軍戰士的大量傷亡,傷病員的救治成為紅軍必須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

在這種極為困難的境況下,紅軍用杉木、樹皮等先後蓋起了紅軍醫院,還招收了部分中醫藥人員(後成為醫療救治的主力)。有據可查的如:創辦于井岡山鬥爭之初的茅坪紅軍醫院,就有吳鵬飛、賴章達、陳金、黃少左、謝貽階等中醫藥人員;創辦于1928年6月的小井紅軍醫院,就有謝秋月、李琛山等中醫藥人員。同時,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各縣,都有中醫藥人員為紅軍和當地群眾治病療傷,為根據地的建設、發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中醫中藥顯神通

為了打破敵人的嚴密封鎖,解決紅軍及群眾的基本醫療救治問題,紅軍領導機關高度重視、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作用。當時毛澤東就做出明確指示:鋻於根據地缺醫少藥,必鬚髮揮中醫中藥的作用。正如《井岡山的鬥爭》一文所記述的那樣:“作戰一次,就有一批傷病。由於營養不足、受凍和其他原因,官兵生病的很多。醫院設在山上,用中西兩法治療。”

正是在這種藥品器械十分缺乏的特殊背景下,紅軍醫務人員自製竹鑷子、竹軟膏刀、竹藥筒等,上山採集中草藥,學習民間驗方,動手配製中藥,用來醫治傷病員。據記載,當時紅軍醫院的中醫藥人員採集的金銀花、土茯苓、木通、麥冬、厚樸、金櫻子、車前草、五加皮等中草藥近百餘種。他們不僅用這些中草藥進行常規治療,而且還用金銀花等清熱解毒類藥進行器械消毒和外治槍傷;也常用一些簡單易行的中醫藥方法防治感冒等流行性疾病。

原人民解放軍上將、總後勤部部長張宗遜將軍曾動情地講述過自己當年兩次受傷在紅軍醫院接受治療的經歷:自己的傷口化膿,久治不愈,“而那些中醫就把草根、青草、樹皮(一些中草藥)混在一起,砸成糊糊,然後敷在傷口上,把膿血都弄出來,再貼上一張膏藥,一個星期就好了。”足見中醫藥在當時傷病救治中的特殊作用與顯著療效。

時至今日,當我們前往井岡山朱毛舊居和諸如邊界工農兵政府公賣處、小井紅軍醫院等革命遺址瞻仰學習時,仍然都能看到當年的“中醫站”內有藥鬥、藥袋、藥桌、藥碾以及中草藥標本。由此我們完全可以想像,中醫藥在當年艱苦卓絕的井岡山革命鬥爭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黑夜舉星火,井岡是搖籃。不知多少先烈,碧血染青山。”是革命先輩、英烈們用鮮血、生命築就了井岡山革命的千古豐碑,他們所創造的井岡山精神無疑是我黨乃至整個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在新的時期,新的形勢下倍加珍惜併發揚光大。而當年井岡山中醫人在血與火的革命鬥爭中所做的無私奉獻,也應當永遠被歷史所銘記,且必將激勵我們全國的中醫藥工作者堅定信念,為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強盛奮鬥不息。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