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的“西安樣板”——西安市政協常委會會議聚焦市域社會治理

發佈時間: 2022-08-04 09:15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社區工作人員人手不夠的情況比較突出,一個人頂幾個崗的情況在基層普遍存在。”“截至去年底,我市共有5715個居民住宅小區,其中成立並備案業主委員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的僅有1162個,主要問題是成立難、履職能力不足、監督管理不力。”“當前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還存在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享受戶籍人口同等待遇方面有差距,異地就醫存在堵點等難題。”……

這些問題看似分散零亂,但又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們都是市域社會治理的“必答題”,關乎社會和諧穩定,考驗著一座城市的綜合治理能力。

今年,西安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將“深入推進高效能治理,打造市域社會治理‘西安樣板’”作為今後五年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6月29日,十五屆市政協召開首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將主題確定為“全面提升市域社會治理能力和水準”,同頻共振,為黨委政府科學民主決策獻智獻計。

為了讓這樣一個“重量級”議題真正商出成效、議出水準,市政協會前作了充分準備。從4月下旬開始,制定計劃、分解任務,組織委員組成6個調研組,分別圍繞6個子課題奔赴基層一線開展深入調研,並最終形成了6份調研報告。常委、委員們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參考子課題開展調查研究,提交大會發言材料49份。與以往不同,市政協此次還通過網上議政徵集市民心聲,延伸政協協商“觸角”,引導委員選準“視角”。

“市域社會治理不能像‘和面’一樣,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要做好‘加減法’,統籌協調才行。”“西安高教資源豐富,可以發揮大學生群體作用,支援大學生志願服務團隊對接社區開展工作,緩解基層人員不足情況。”……本次會議分3個小組安排了2場小組討論,與會人員直面問題、坦誠建言。

針對目前西安市誌願服務項目化程度低等短板弱項,市政協常委尤婷建議,以社區為主場景,開發“小而美”的常態化志願服務項目,培育一批有實效、可持續、能複製的優秀志願服務項目。

針對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準的迫切需求,市政協常委石勝彬呼籲,加強西安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對重點人群尤其是“一老一小”和嚴重精神障礙者開展心理健康服務,逐步建立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針對基層社會治理痼疾,市政協常委王栓民分享了長安區開展“末梢治理、為民服務”行動的經驗。他提出,將問題解決在基層、矛盾化解在基層,就要暢通資訊來源,擴大社會參與,完善“協商議事”制度,搭建多方溝通平臺,充分收集社情民意,解決小區治理難題。

……

委員們還建議,進一步明確相關市級部門責任,建立對區縣的考核機制,制定專項工作方案,對共性問題靠制度理順,對難點問題有序推進;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物業服務企業、社會組織等積極協同的社區疫情防控體系;明確市、區、街辦、社區四級抓物業黨建工作責任,統籌各部門力量,推動物業管理和基層黨建、社區治理融合共振等。

一條條充滿前瞻性、建設性、針對性的意見建議,濃縮著常委們對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強化社區服務功能,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思考,也表達了大家對城市更和諧、生活更美好的希冀。


網站無障礙